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19卷  第9期

专家论坛———“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专栏
人工智能在全科医学领域的应用
袁波, 代华, 伍佳, 付文军, 温娟, 赵茜
2021, 19(9): 1433-1436,15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79
1638 193
摘要:
人工智能的概念从提出到现在虽然只有65年的时间,但已进入蓬勃发展期。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安防、交通、教育、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全球频繁出现的“大健康”、云计算、医疗大数据等概念,也推动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人工智能在电子病历、医学影像识别、疾病风险预测、健康管理、辅助诊断及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智能医疗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并预测智能医疗将占人工智能总体市场规模的1/5。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全科医学正式成立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我国全科医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在基层逐渐推广;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探索智能健康管理及智能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及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教育及科普服务。本文从全科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培训、社区公共卫生服务5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在全科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全科医学讲堂
高危胸痛的识别与处理
吴晨辰, 吴晓飞
2021, 19(9): 1437-1438.
172 15
摘要:
全科医学论著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王文斌, 詹焱青, 韩珑, 李阳洋, 李永生
2021, 19(9): 1439-1441,14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0
256 5
摘要: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与外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普外科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患者,42例患者中15例行外周溶栓术(系统溶栓组),27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或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导管溶栓组),比较2组并发症、血栓溶解有效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结果  系统溶栓组及导管溶栓组的溶栓剂量分别为(335±134)万U和(304±116)万U,系统溶栓组出现并发症4例,导管溶栓组出现并发症2例,2组溶栓剂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溶栓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88.89%,导管溶栓组的血栓溶解有效率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5),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的Villalta评分分别为2.53分和1.77分,导管溶栓组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低(P < 0.01);此外,系统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35.33分及32.67分,而导管溶栓组VEINES-QOL/Sym分别为49.00分及45.67分,显著高于系统溶栓组(P < 0.01)。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伴有髂静脉狭窄的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外周血炎症指标NLR、PLR、LMR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
潘婉婉, 董孟浩, 余发智, 宛凌峰, 吴德林, 刘峰, 孟凡伦, 马小鹏
2021, 19(9): 1442-144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1
604 14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 LMR)在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作为NAC疗效的评判指标,并对化疗前NLR、PLR及LMR水平与pCR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10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4例(23.53%)接受NAC后达到pCR。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以及Ki-67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均P<0.05),低N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NLR组(P=0.010,95%CI:0.145~0.768),低P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PLR组(P=0.014,95%CI:0.153~0.808);而LM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对局部晚期乳腺癌NAC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laudin-1、ZO-1、occludin蛋白表达的影响
张冰, 谢晶日, 孙涛
2021, 19(9): 1447-1450, 15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2
2363 97
摘要:
  目的  探讨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关键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带状闭合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肠愈宁组、美沙拉嗪组,每组各15只。采用2, 4, 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液(100 mg/kg TNBS+50%乙醇0.25 mL)一次性灌肠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干预7 d。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荧光强度。   结果  光镜与电镜观察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症渗出明显,细胞间紧密连接断裂;而经肠愈宁干预后,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状态明显改善,细胞间紧密连接少部分断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claudin-1、ZO-1、occludin蛋白荧光强度(0.11±0.01、0.11±0.01、0.09±0.01)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0.14±0.01、0.15±0.03、0.13±0.00,均P<0.05);经肠愈宁干预后,大鼠结肠组织claudin-1、ZO-1、occludin荧光强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0.13±0.00、0.14±0.02、0.12±0.01,均P<0.05)。   结论  肠愈宁可通过上调TJ关键蛋白claudin-1、ZO-1、occludin的表达修复结肠黏膜损伤,治疗UC。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杨光, 徐陈陈, 王佳炜, 丁庭庭, 刘利君, 刘飞飞, 吴桐, 王训
2021, 19(9): 1451-1454, 15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3
402 2
摘要:
  目的  寻找帕金森病(PD)患者并发脑白质病(WML)的危险因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与WML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D患者200例为研究组,同期体检者110例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病史和人口学资料采集,测定各组生化指标水平。采用Fazekas分级将研究组分为4组。比较4组间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PD患者并发WML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组Hcy的水平、WML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Hcy与WML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6, P<0.001),在调整了人口学及混杂因素后,Hcy水平与WML严重程度仍呈正相关(r=0.400, P<0.001),Hcy预测PD患者发生WML的AUC为0.717(95%CI:0.673~0.861, P<0.001);WML严重程度与PD患者的H-Y评分、UPDRS运动评分呈正相关(r=0.460、0.360, 均P<0.001)。   结论  血Hcy水平升高可能是PD患者并发WML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PD患者并发WML的保护因素;Hcy或可作为PD患者并发WML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PPARγ激活剂对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李星, 朱振华, 吴仲敏, 董亮, 叶斌, 蔡荷飞
2021, 19(9): 1455-1458,14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4
498 8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36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PPARγ激活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2组小鼠气管内注射博莱霉素5 mg/kg诱导肺纤维化模型。24 h后,PPARγ激活组小鼠口服灌胃100 mg/kg剂量的罗格列酮溶液。计算肺系数;ELISA法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羟脯氨酸(HY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PPARγ、PPAR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核因子类胡萝卜素2相关因子(Nrf2)蛋白含量。   结果  模型组小鼠肺系数、肺组织Ashcroft评分及HYP、TGF-β1、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PARγ激活组(均P < 0.05)。模型组肺组织中SOD、GPx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PPARγ激活组(均P < 0.05)。与模型组相比,PPARγ激活组小鼠肺组织PPARγ、PGC-1α、Nrf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 < 0.05)。   结论  PPARγ激活剂可抑制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过程,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造影下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低龄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效果观察
李阳, 谢康, 袁毅, 孙军
2021, 19(9): 1459-146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5
226 2
摘要:
  目的  探讨肘关节造影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方法在低龄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骨折患儿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龄3岁3个月~6岁11个月,均为外伤后1周内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均住院后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选用碘海醇造影剂1 mL,混合生理盐水按照1∶ 1比例,肘后方间隙注入肘关节,C臂透视下可见原不显影的骨折断端软骨及骨骺,经皮克氏针撬拨骨折断端复位,自桡骨远端逆行穿入弹性髓内钉固定骨折断端,术后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固定4周。   结果  本组29例患儿按Metaizeau的整复标准,其中优24例,良3例,可2例。本组29例患儿在门诊获得6~36个月的随访,参照Metaizeau疗效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定,优26例,良2例,可1例。本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6.5%,术后随访摄片未发现骨折再移位、桡骨小头坏死吸收等,所有患儿无骨折不愈合、骨化性肌炎、桡神经损伤、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结论  肘关节造影在低龄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治疗中可清晰地显示原不显影的骨折断端软骨及骨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创伤小,弹性髓内钉内固定骨折牢固,此方法尤其是对于治疗低龄儿童Judet Ⅳ型桡骨颈骨折效果好,远期关节功能恢复佳。
青壮年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类型对临床预防及治疗意义的研究
邹玉琼, 张莹莹, 李涯松
2021, 19(9): 1463-1465,16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6
178 7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壮年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骨代谢类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青壮年AS骨密度下降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103例,分析不同骨代谢类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  入组的103例AS患者,骨密度正常组49例,骨密度低下组54例。骨密度低下组患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OC)、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的均值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均P<0.001)。骨密度低下组又分为低中转换组(28例)和高转换组(26例)。高转换组的股骨颈骨密度T值为-1.56±0.82,显著性低于中低转换组(-1.01±0.92,P=0.029)。2组腰椎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于不同骨代谢类型治疗前后比较发现:在中低转换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值[(0.92±0.09)g/cm2]较治疗前[(0.89±0.08)g/cm2]显著改善(P=0.022);而在高转换组,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   结论  青壮年AS骨密度下降患者血清β-CTX、OC、P1NP明显升高,表现为高转换骨丢失;中低转换的骨密度下降患者通过积极基础病炎症控制,骨密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但是,高转换骨密度下降患者治疗后骨量无显著提升,应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姜玉玉, 于汝, 尹天玥, 李小雨, 程向阳
2021, 19(9): 1466-1469,148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7
216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60名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P组和SP组各30例。术后P组患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 SP组行连续SAPB镇痛。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1、3、7 d休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CD4+、CD4+/CD8+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SP组术后1、3 d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评分为(1.6±0.2)分、(2.3±0.4)分、(1.4±0.3)分、(1.9±0.3)分,低于P组的(2.5±0.3)分、(3.7±0.3)分、(2.1±0.2)分、(2.9±0.4)分(均P < 0.05)。SP组术后1、3 d QoR-40评分、CD4+、CD4+/CD8+分别为(170.7±3.2)分、(173.3±2.9)分、(40.8±6.4)%、(42.3±6.4)%、1.5±0.1、1.6±0.1,均高于P组的(162.8±3.7)分、(167.9±2.7)分、(36.2±6.2)%、(39.0±5.8)%、1.3±0.2、1.4±0.2(均P<0.05)。SP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P组的17.3%(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术后镇痛策略,可以明显减轻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胸腺肽α1对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及TLR9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远思, 程玲, 张琦, 聂卫群, 林燕林
2021, 19(9): 1470-147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8
317 6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胸腺肽α1治疗脓毒症患者免疫等指标的变化,为其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50例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改善脏器功能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疗程为7 d。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8+、CD4+/CD8+比值等T细胞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TLR9信号通路中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KB(NF-κB)蛋白表达等炎症指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等病情严重程度指标。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D3+上升、CD8+下降、CD4+/CD8+比值上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4、3.864、2.162,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PCT、CRP水平和TLR9、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833、7.081、5.871、8.361,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SOFA和APACHEⅡ评分均下降,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3.672、5.354,均P < 0.05)。   结论  胸腺肽α1可很好地调节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脓毒症的炎症反应。
miR-182增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研究
李旭文, 宋培军, 李薇, 徐静, 张莉
2021, 19(9): 1474-1476,15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89
241 3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82对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miR-182影响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黑色素瘤患者,其中黑色素瘤样本及癌旁组织样本各20例,通过RT-qPCR检测黑色素瘤组织与癌旁组织miR-182表达量的差异,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TM 2000将miR-182模拟物或抑制剂转染人黑色素瘤WM-115细胞,使miR-182过表达或低表达,采用CCK-8检测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变化,采用Transwell检测黑色素瘤WM-115细胞侵袭能力,同时通过RT-qPCR检测Zfp36L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Zfp36L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黑色素瘤组织表达的miR-182(4.500±1.10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214±0.286,t=7.070, P=0.001);与未处理组相比,miR-182过表达能够增强WM-11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5),增加Zfp36L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miR-182沉默的作用与之相反(均P < 0.05)。   结论  MiR-182过表达能够增强WM-11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增加Zfp36L蛋白表达相关。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刘金凤, 王章桂, 崔珍
2021, 19(9): 1477-1479,14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0
225 6
摘要:
  目的  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食管癌不能手术的首选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目的为观察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共计45例,均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其中22例行白蛋白紫杉醇+顺铂(试验组)同步化疗及23例行顺铂(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3个月行胸部CT、钡餐等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并电话随访患者1年无疾病生存率。   结果  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为77.3%,顺铂同步放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为4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组随访1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 90.2%)高于顺铂同步放化疗组(78.0%),虽然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白细胞减少及周围神经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大多为1~2级反应,患者可耐受。   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临床疗效较好,1年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刘姣, 方茹梦, 王涛, 李志军
2021, 19(9): 1480-14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1
265 10
摘要: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AV患者118例,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72例和非感染组46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先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是否感染的危险因素,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患者生存曲线,探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组有61.02%的AAV患者合并感染,在感染组中发热、咳嗽咳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ESR和CRP严重增快的患者显著增多,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高龄、白细胞计数增加、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白蛋白减低、C反应蛋白增高、血沉增快、电解质紊乱(血清钠离子浓度降低、血清氯离子浓度降低、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BVAS评分较高、使用环磷酰胺、合并心力衰竭、合并肺间质病变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影响AAV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合并感染可显著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结论  AAV易合并感染,以呼吸道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导致AAV患者感染,其中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和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AAV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可加速患者死亡;积极防治感染可改善AAV患者的预后。
全科临床研究
不同麻醉方法下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研究
金学廷, 查晓亮, 邱振红, 陈芳, 张荣宜, 王立奎
2021, 19(9): 1484-148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2
1712 2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患者术中舒适度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疼痛科拟行PEL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M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30例,2组患者除麻醉方法不同外,均使用同一厂家的手术器械,采用相同手术方法、手术步骤和监测指标。L组使用0.5%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M组在L组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分别记录入室(T0)、术中穿刺(T1)、椎间孔扩大成形(T2)、镜下操作(T3)这4个时间段患者腰背部疼痛的NRS评分、MAP和HR的最大值,计算T1、T2、T3时MAP、HR较T0时的变化率,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呕吐、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2组患者在术中操作时腰背部均出现疼痛,与L组比较,M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中MAP、HR的变化率(ΔMAP、Δ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尿潴留、术后呕吐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满意度评分为(8.2±0.9)分,明显高于L组的(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辅助镇痛镇静下行PELD术,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舒适度明显提高,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椎间隙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术对腰椎融合术后椎体融合率及疗效的影响
吴昊, 于海洋, 翟云雷, 梁成民, 崔西龙
2021, 19(9): 1488-14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3
230 2
摘要:
  目的  探讨椎间隙内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术对行腰椎融合术患者的疗效及椎体融合率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Cage置入融合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椎间隙融合采用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植骨,对照组融合采用椎间隙前缘植骨结合填充自体骨的Cage。2组病例分别于术后拔除引流管复查X线,术后12个月复查腰椎动力位片及CT,通过Suk法及Siepe法对比2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评估不同椎间融合方式下腰椎椎间融合的效果以及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12个月复查,术后12个月见观察组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周、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通过对比提示椎间隙内环Cage周围270°自体骨回植术,比单纯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率高,因此建议Cage植入前后在椎间隙内植入同种自体骨将Cage包裹,更有利于椎间隙的融合。
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对比
左伟, 刘翔, 高威, 张燕敏, 赵萍, 吴公景, 李清智, 王夫龙
2021, 19(9): 1492-14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4
202 3
摘要:
  目的  对比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2011年3月—2019年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101例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50例)和开胸组(51例),分析2组患儿术前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同时依据学习曲线将胸腔镜组患儿分为前期、后期(各25例),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1) 2组患儿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围手术期指标: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91.42±48.56)min]长于开胸组[(129.02±25.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3,P<0.001);胸腔镜组术后初次经口喂养时间[(11.98±2.92)d]短于开胸组[(16.88±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P=0.020)。(3)2组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气管食管瘘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胸腔镜组后期手术时间、术后带机时间均较前期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与开胸手术效果相当,且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马旭灿, 丁颖威, 章炳文
2021, 19(9): 1497-1499,15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5
148 12
摘要:
  目的  探究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CAP)的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血清免疫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SC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对症干预治疗。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7 d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IgG/A/M)、补体以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 χ2=4.332,P=0.037);治疗后2组患者PaO2、SpO2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aCO2、hsCRP、PCT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IgG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SCAP可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疗效较好。
某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一桂, 陈钰, 符征高, 钟培雄, 郝金香, 许玫莎, 周有泠
2021, 19(9): 1500-15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6
349 5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患者5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药敏结果分为CRAB组(387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s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SAB)组(185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572例AB感染患者中,CRAB感染率为67.66%(387/572)。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组和CSAB组的糖尿病史、慢性肺部疾病史、使用切口引流管、支气管镜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使用替加环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2.884,95% CI:1.105~7.206)、使用切口引流管(OR=5.106,95% CI:1.834~14.270)、支气管镜检(OR=4.497,95% CI:1.704~12.365)、使用替加环素(OR=3.514,95% CI:1.482~8.945)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5.282,95% CI:2.146~15.308)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CRAB感染患者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CRAB感染率。
慢病防治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祁玉凤, 邵强, 沈兵
2021, 19(9): 1504-150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7
370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收缩压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关系。   方法  将六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9—12月收治的106例COPD患者按照CAT评分法进行疾病状态评定,分为病情轻微组(11例)、中等组(28例)、严重组(41例)、非常严重组(26例),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COPD患者的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 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sPAP)的差异,探讨各指标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CAT评分越低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PEF)越高(均P < 0.05);患者CAT评分越低,PaO2越高,PaCO2越低(均P < 0.05),sPAP也越低(P < 0.05);尤其在CAT评分>20分的患者,上述差异尤其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EV1、FEV1/FVC、PEF、PaO2与CAT评分呈负相关,PaCO2、sPAP与CAT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COPD患者的CAT评分与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CAT评分可以有效预测COPD患者的换气和通气功能障碍,评价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志敏, 张永, 钱朝霞
2021, 19(9): 1507-1509,16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8
345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强度与常规压力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对比。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月就诊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共72例, 应用简单随机法分为高强度组(36例)和常规压力组(36例),吸气压力分别设为(24.7±1.8)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16.1±1.2)cm H2O,比较2组之间及组内治疗后2、6、24、48、72 h的pH、PaCO2、PaO2;使用无创通气的不良反应;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住院天数;出院28 d后再入院率及6分钟步行距离。   结果  2组治疗前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pH、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aO2、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率分别为8.33%(3/36)和13.89%(5/36),病死率分别为2.78%(1/36)和8.33%(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0.0±1.7)d和(13.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8 d后患者再入院率、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可更快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PaCO2,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缩短住院时间。
妇幼卫生研究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分析
胡岩岩, 潘家华, 周浩泉
2021, 19(9): 1510-15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099
462 19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11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114例患儿中男66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375∶ 1;年龄≤3岁39例、3~6岁60例、>6岁15例;季节分布为春季34例、夏季27例、秋季36例、冬季17例;症状表现为发热107例、咽峡炎10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肝脏肿大41例、脾脏肿大65例、眼睑浮肿56例、皮疹23例;实验室检查特点: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居多;淋巴细胞比例在50%~70%居多;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68.42%;肝功能损害59例;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全血EB病毒核酸(EBV-DNA)检测阳性率为92.86%。   结论  儿童IM多发于男性且以3~6岁常见,春秋季节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衣壳抗原IgM抗体检测联合全血EBV-DNA检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郭梅, 王奇伟, 刘鼎立, 王磊
2021, 19(9): 1514-1517,15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0
256 7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能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是否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次数。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7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无创高频(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NHFV)组36例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CPAP)组38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 h的动脉血中含氧量、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呼吸机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给予相应的呼吸支持后12、24、48、72 h,NHFV组血氧分压(PO2)、肺泡动脉氧分压(A/APO2)、血氧饱和度(SaO2)均高于NCPAP组,PaCO2[(48.44±0.33)mm Hg(1 mm Hg=0.133 kPa)、(44.41±0.24)mm Hg、(40.49±0.29)mm Hg、(35.54±0.25)mm Hg)]均低于NCPAP组(均P < 0.05)。2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相关并发症如漏气、持续性肺部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V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无创高频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CO2滞留,提高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王吉胜, 吴立存, 吴慧, 王磊, 周瑞
2021, 19(9): 1518-152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1
264 6
摘要:
  目的  探究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婴幼儿肺炎患儿66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对症治疗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2 mL/次, 2次/d,连续使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联合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0.3 g/次,2次/d,连续使用7 d。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4.52%,χ2=5.147,P=0.020)。观察组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肺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肺炎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   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促使血清炎症因子降低,有助于肺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社区卫生研究
“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下社区居民社区就诊次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季晖
2021, 19(9): 1522-15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2
171 5
摘要:
  目的  分析“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实施下社区居民社区就诊次数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9年6—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18年门诊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信息、健康情况、就诊次数。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204位居民在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中位数为3(1, 11)次,人均就诊次数为10.4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签约情况、签约时长、年龄、职业、离退休状态、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每月可支配收入,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其他疾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有无配药/基本诊疗需求不同的居民,其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签约、签约时长、年龄、消化道疾病、配药是2018年社区就诊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其中,签约、签约时间久、高龄、有配药需求是居民到社区就诊的促进因素;消化道疾病是居民到社区就诊的阻碍因素。  结论  “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有利于引导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1+1+1”医疗机构签约吸引居民到社区就诊的同时,也需注意对自身临床技能的提升,以应对居民多样化的健康管理需求。
天津市不同年龄社区人群老年精神卫生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
周佳男, 刘媛媛, 尹慧芳, 徐广明
2021, 19(9): 1526-15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3
189 2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年龄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应答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天津市社区居民,采用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1 606人,其中18~39岁447名、40~54岁498名和55岁及以上661名。  结果  天津市社区人群的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为(71.34±5.92)分,其中男性为(79.78±6.33)分,女性为(64.95±5.13)分,各条目正确应答率为28.5%~99.0%。18~39岁组得分为(64.37±5.96)分,其中男性为(65.78±5.26)分,女性为(62.37±4.87)分;40~54岁组得分为(72.24±7.55)分,其中男性为(78.65±6.28)分,女性为(63.77±6.24)分;55岁~组得分为(75.45±7.28)分,其中男性为(81.32±7.54)分,女性为(66.36±6.43)分;随着年龄增加,得分逐渐增加(F=14.572,P=0.015)。各年龄组在条目3、4、5、6、7、8、9、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掌握好组与掌握不好组相比,在性别、职业、是否独居、年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是否独居是老年精神卫生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天津市社区不同年龄居民对老年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独居及年龄较低的居民存在对精神卫生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提示未来可针对这些人群进行宣传教育。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王中娴, 张爱国, 姚理慧, 程夏龙, 程鹏, 朱翠珍, 苏虹, 张许来
2021, 19(9): 1530-15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4
241 6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菌群结构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6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期(A组)32例, 缓解期(B组)30例,健康对照(C组)34人。运用16SrRNA技术分析菌群差异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1) 另枝菌属A组丰度高于C组(F=2.575,P=0.017),硫杆菌属A组丰度低于C组(F=3.940,P=0.023);巨球型菌属A组、B组丰度高于C组(F=11.720,P < 0.001),毛螺菌属、粪球菌属A组、B组丰度低于C组(F=4.279、3.670,均P < 0.05);拟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酪酸梭菌属A组丰度高于B组(F=2.977、4.840、2.655,均P < 0.05),琥珀酸弧菌属A组丰度低于B组(F=6.190,P=0.003)。(2)小杆菌属与抑郁因子呈负相关(r=-0.269,P=0.034);巨单胞菌属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291,P=0.022);拟杆菌属与阳性因子成正相关(r=0.282,P=0.029)。  结论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菌群结构改变,且部分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相关。
思维导图在回肠膀胱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汪蕾, 李阿文, 卢姗, 龚玲, 李艳, 丁茜茜
2021, 19(9): 1535-1538,16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5
171 6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思维导图模型对膀胱癌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的回肠膀胱造口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2016年8月—201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宣教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以评价患者造口相关知识的知晓度、造口自我管理能力及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年龄为(64.31±7.87)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一般病情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造口相关知识完全知晓率为79.41%,较对照组对造口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Z=-2.690, P=0.007);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可以独自护理率显著升高(Z=-2.265,P=0.024),同时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2.149, P=0.032)。在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造口炎症(2 vs. 9), 造瘘渗漏(3 vs. 10), 造口周围皮炎(5 vs. 12), 均P < 0.05]。  结论  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在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引入思维导图是一种较好的术后健康教育方法,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对产褥期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干预效果
袁丹丹, 周静, 吴宁宁, 胡蒙蒙, 叶国柳
2021, 19(9): 1539-1541, 15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6
174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对产褥期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比较2组产妇分娩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评分。  结果  2组产妇的年龄、妊娠周期、教育水平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褥期健康知识问卷知晓率达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娩前对照组HAMA评分为(11.74±1.20)分,HAMD评分为(12.10±2.35)分,观察组HAMA评分为(11.72±1.99)分,HAMD评分为(12.04±2.37)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分娩后1周,对照组HAMA评分为(11.38±0.75)分,HAMD评分为(11.80±0.98)分,观察组HAMA评分为(5.90±0.54)分,HAMD评分为(7.29±1.5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在产妇产褥期护理中,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促进产妇产褥期恢复。
诊断技术研究
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的分析研究
施明美, 郭普
2021, 19(9): 1542-15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7
263 7
摘要:
  目的  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常见细菌耐药态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血流感染提供参考与支撑。  方法  将马鞍山十七冶医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纳入研究,将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剔除,将已确认的污染菌剔除,依据统一方案分离血流感染病原菌,对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鉴定与药敏分析。  结果  经统计,收集非重复性病原菌合计708份,其中包含革兰阳性菌326株,占比为46.05%,革兰阴性菌373株,占比为52.68%,真菌9株,占比为1.27%。前5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100%敏感,对红霉素耐药率>7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7.02%和30.15%,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0%~50%,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 < 30%,所有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 < 5%。  结论  血培养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菌谱广,耐药差异显著,临床医生应及早形成血培养检测意识,加强对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监测,对患者施以“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测耐药态势变化,亟待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血流感染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蔡婷婷, 徐亚芬, 舒艳, 施春霞, 陆文明, 茆丽敏, 刘明松
2021, 19(9): 1545-15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8
284 2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超声特征,评估超声在子宫内膜样癌浸润程度方面的诊断符合率。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该时期收治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超声测得的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以病理诊断作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在研究组患者肌层浸润程度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对比3组不同肌层浸润程度患者超声检测结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2.09±0.64)mm,明显比对照组[(1.76±0.53)mm]高(t=2.313,P=0.024);研究组的RI、PI指数分别是0.68±0.25、0.47±0.12,明显比对照组(1.03±0.34、0.66±0.13)低(t=5.037、6.397,均P < 0.001)。研究组无、浅、深肌层浸润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2.02±0.62)mm、(1.97±0.61)mm、(2.90±0.00)mm,RI指数依次为0.64±0.23、0.65±0.22、1.02±0.25,PI指数分别为0.46±0.11、0.44±0.11、0.64±0.01;深肌层浸润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比无、浅肌层浸润组高(均P < 0.05),而该组患者的RI和PI指数则明显高于另外2组(均P < 0.05)。超声在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无、浅、深肌层浸润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依次是89.3%、80.0%、75.0%。  结论  超声对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诊断与其病理结果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值得临床应用。
医学综述
拉曼光谱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晓晶, 张辉, 李连友, 府伟灵, 张阳
2021, 19(9): 1549-1552, 15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09
392 23
摘要:
病毒可以导致人类患有传染性疾病,常规检测病毒的方法步骤繁琐、灵敏性较低、耗时耗材,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简便、快速、灵敏性较高的病毒检测方法。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因其指纹图谱性、高分辨率、无损检测等独特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拉曼光谱在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方面有望获得颠覆性的技术革新。本文聚焦于拉曼光谱在病毒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从应用拉曼光谱的技术方法入手,重点阐述了基于SERS的技术在寨卡和登革热病毒、流感病毒、M13噬菌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禽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等具体实例的应用,并展望了SERS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综述SERS检测技术在不同病毒中的应用研究,有望为临床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快速、简便、灵敏的病毒检测方法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实验室病毒早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全科医生在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中的作用
刘露, 刘晓宇
2021, 19(9): 1553-155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0
309 23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心衰风险增加数倍。在传统的房颤防治模式下,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左心耳封堵术及导管消融术等新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其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医疗负担持续加重,房颤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房颤综合管理是近年提出并证实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治疗策略。该策略需组建一支由全科医生、卒中专家、心脏内科、心脏外科、药学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地管理。全科医生在房颤一级预防中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筛查、评估,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善,从而控制或消除危险因素对房颤的影响;在房颤二级预防中通过常规体检、门诊复诊等方式做到房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已发生房颤的患者,全科医生通过及时有效的抗凝、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等治疗与监测,防治卒中、心衰、出血等并发症。本文从房颤综合管理角度,通过对全科医生在房颤各级预防中的角色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基层全科医生在房颤管理中的工作方向及流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循环系统表现
张金, 李程, 韩笑蓉, 陈中波, 王英慧, 王宏, 王永刚
2021, 19(9): 1557-15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1
224 7
摘要: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征是血液中的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 与血栓形成、流产等疾病发生风险相关。目前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是基于符合最新札幌分类标准中至少一项临床表现和至少一项临床实验室标准。目前抗磷脂综合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疾病, 其临床表现谱正逐渐扩大, 可累及不同的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是抗磷脂综合征主要累及的靶器官系统之一。抗磷脂综合征相关循环系统表现的发病机制主要在2个方面, 即自身免疫和血栓形成。常见的循环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包括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肺高压以及心室功能不全等。血管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检查等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技术是抗磷脂综合征相关循环系统表现的首选检查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心脏检查会加剧血栓形成风险, 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抗凝是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基础, 抗凝方案应基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进行选择。对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是否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有创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循环系统表现及其发病机制、影像学检查、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解毒通脉颗粒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张晓华, 钱锋, 翟颖, 孙颖, 周杰, 周淑平, 刘淑荣
2021, 19(9): 1562-15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2
204 3
摘要:
  目的  评价解毒通脉颗粒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为开发院内制剂提供临床资料。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及门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计72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2组患者在西药口服的同时,研究组加服解毒通脉颗粒,1袋(10 g)/次,2次/d,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踝臂指数、血管硬度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改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改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58.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踝臂指数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血管硬度方面,2组患者治疗后均降低,组内及组间(右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左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通脉颗粒能够升高踝臂指数,降低血管硬度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培土固本灸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观察
冷玉玲, 吴勇, 周先阳, 徐珩, 郝皖蓉, 丁艳琦, 曾永蕾, 夏克春
2021, 19(9): 1565-15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3
212 2
摘要:
  目的  观察培土固本灸治疗化疗相关性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激素(cortisol,Cor)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的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2组均予以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土固本灸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EORTC-QLQ-C30);比较2组治疗前后ACTH、Cor水平。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轻度疲乏14例,中度疲乏8例,重度疲乏3例;对照组治疗后轻度疲乏2例,中度疲乏14例,重度疲乏9例;2组治疗后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5,P=0.001)。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认知功能领域、社会功能领域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Co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 0.05),ACTH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 0.05)。  结论  采用培土固本灸治疗化疗相关性癌因性疲乏可有效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Cor水平,降低ACTH水平,Cor与ACTH水平变化可能与肿瘤治疗相关性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有一定联系。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情景模拟教学结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吴杲, 吴显宁
2021, 19(9): 1569-15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4
220 10
摘要:
  目的  探索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xamination exercise,Mini-CEX)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以改善临床教学质量及考核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3—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参加轮转学习并按期顺利结业的外科住院规培学员共47人,按学员入科月份奇偶数分成传统教学组(24人)及情景模拟教学组(23人),奇数月学员归为传统教学组,偶数月学员归为情景模拟教学组。采用Mini-CEX测评量表从手术告知同意面谈、体格检查、操作技能、临床判断、人文关怀、手术组织效能、整体表现等7个方面对2组学员能力进行量化评分,比较2组学员模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调查情况的差别。  结果  情景模拟教学组学员的Mini-CEX操作技能项总均分[(7.53±0.49)分]高于传统教学组总均分[(6.62±0.49)分];临床判断总均分[(6.24±0.28)分]高于传统教学组总均分[(5.94±0.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情景模拟教学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根据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培训临床思维能力及是否提高医患沟通能力4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能够提高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技能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采用Mini-CEX量化考核能更全面反映出学员临床综合能力,学员满意度更高,值得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综合能力培养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李娟, 王剑锋, 周琦, 赵芃芃, 李宁
2021, 19(9): 1573-157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5
195 3
摘要:
  目的  在国家标准化住院医师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改革,以期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实践能力的眼科住院医师,为国家输入高素质眼科人才,并为其他学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眼科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在国家标准化住院医师培训课程的基础上对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计划有目的地将3年的培训课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培训有不同的侧重点,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本课题研究中增加了“门诊实践培训”过程,希望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完善眼科住院医师知识框架、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针对不同起点的住院医师,根据他们知识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计划和方案,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进步,缩短差距。目前,我国医疗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过劳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住院医师培训层面入手,在标准化住院医师培训课程中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引导住院医师树立职业责任感及正确价值观,提高与人沟通、团队协作、自我管理、终身学习等能力,长久将会改善整个医疗环境。  结果  在住院医师培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门诊实践培训”过程,能够进一步完善眼科住院医师知识框架、提高临床思维能力;针对不同起点的住院医师,根据他们知识结构特点,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和方案,因材施教,显著提高学习效率;鉴于国内医疗大环境复杂,强化住院医师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结论  探索规范化的眼科住院医师培训体系,个性化培养不同起点的住院医师,实现眼科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医学综合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靶标和机制研究
陈智能, 谢丽丽, 陈华, 闫坤, 李桂锦, 姚新苗
2021, 19(9): 1578-15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6
250 2
摘要:
  目的  探讨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的物质基础及其靶标,阐明益骨汤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等数据库筛选益骨汤组分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益骨汤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益骨汤组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分析靶点的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  结果  共纳入益骨汤6味中药相关的有效活性成分159个,589个药物靶标,按照君臣佐使配对,其中334个靶点有相互作用关系;蛋白互作分析提示INS、AKT1、IL6、MAPK3、VEGFA等为蛋白互作网络中的核心靶点;靶标富集结果显示3 148个GO术语被显著富集(均P < 0.05);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175个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均P < 0.05)。  结论  中药复方君臣佐使配伍可以转换为靶标相互作用的化合物形式,阐明益骨汤的物质基础及配伍机制。益骨汤组分靶标和通路不仅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双重作用,还通过影响和干预骨微循环境,体现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骨质疏松的物质基础,符合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机制。
心房颤动患者不同射频消融术式术后胃肠道症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探讨
姚雨霏, 陈红武, 王琳, 戴维思, 姜红梅, 陈玉洁, 孙国珍
2021, 19(9): 1584-15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7
254 2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射频消融术式对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9月—2020年5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87例,分为环肺静脉射频消融(CPVI)组(44例)和环肺静脉联合左房后壁电隔离术(CPVI-LAPWI)射频消融组(43例),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量表(GSRS)和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估2组患者术后情况。  结果  CPVI-LAPWI组腹痛(34.88% vs. 4.55%, P < 0.001)、胃灼热(62.79% vs. 22.73%, P < 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VPI组;而排气增多(11.63% vs. 29.54%, P=0.039)和排便不尽感(6.98% vs. 27.27%, P=0.013)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VPI组。根据GSRS评分,CPVI-LAPWI组患者腹痛(P=0.005)、返流(P < 0.001)和便秘(P=0.033)症状比CPVI组严重。87例房颤患者术后AFEQT评分与胃肠道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359,P=0.001),CPVI-LAPWI组及CVPI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0(P=0.003)、-0.328(P=0.030)。  结论  房颤患者2种射频消融术式术后生活质量与胃肠道症状密切相关。相较于CVPI组患者,CPVI-LAPWI组患者术后应更加重视对腹痛、胃灼热、返流和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的护理。
中文版厌食/恶液质量表-12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顾玉炎, 杨思雨, 沈小英, 杨希, 谢淑萍
2021, 19(9): 1589-159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8
271 4
摘要:
  目的  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常常出现厌食、营养不良,目前尚缺乏专门评估厌食的工具。本研究对中文版厌食/恶液质量表-12(anorexia/cachexia subscale-12, A/CS-12)进行验证,探讨其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8年1—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放疗科的128例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进行量表调查,同时收集患者近3 d的24 h膳食记录,并计算其日实际平均热量摄入,以评价其信效度。  结果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可提取5个特征根植>1的公因子,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00~1.000,总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50,量表得分与患者日平均进食量比较得出24分为对应的最佳界值,可信区间为0.644~0.951。各因子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45~0.399(均P < 0.001),其中3个因子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70~0.764(P < 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9,重测相关系数为0.980。  结论  中文版A/CS-12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对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进食减少具有一定诊断作用,可作为中国肺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厌食评估工具。
结直肠癌切除术中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对近期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金晶, 周一农, 姜明, 郑杰, 占霖森
2021, 19(9): 1593-159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19
200 2
摘要:
  目的  分析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对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近期恢复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1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全麻诱导后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否输注胶体液进行分组,观察组(86例)外周静脉输注胶体液,对照组(78例)外周静脉输注晶体液;比较2组围术期各项信息、不同时间点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和血糖(Glu)浓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  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手术结束时ScvO2、Lac和Glu浓度均较术前增大,手术结束时,2组间ScvO2、Lac和Glu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14%,低于对照组的20.51%(P < 0.05)。2组术后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 d,观察组血清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结直肠癌切除术中以目标导向方式输注胶体液较输注晶体液,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恶心呕吐发生,保护免疫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全科护理研究
体表胃肠起搏器结合常规护理在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
王群翠, 朱冰, 徐芳芳
2021, 19(9): 1597-159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20
300 2
摘要:
  目的  将体表胃肠起搏器结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肠镜检查后出现腹胀的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后出现腹胀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电子结肠镜检查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体表胃肠起搏器与常规护理相结合干预肠镜后腹胀患者,比较2组患者干预半小时后腹胀缓解率、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完全缓解时间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2组患者在镜检结束后出现腹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半小时后腹胀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vs.16.67%,χ2=5.079,P=0.024);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3.56±9.69)min vs.(25.99±10.23)min,t=4.832,P < 0.001]和腹胀完全缓解时间[(33.79±11.57)min vs.(160.26±41.89)min,t=15.940,P < 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 vs.73.33%,P=0.026)。  结论  体表胃肠起搏器结合常规护理能有效减轻结肠镜检后腹胀程度且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叙事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邵惠弟, 钟小华, 沈爱娟, 罗解萍, 金一鸣
2021, 19(9): 1600-16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21
297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108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对比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SDS、SA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治疗依从性以及主观幸福度(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主观幸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SDS)、焦虑症状(SAS)评分分别为(46.25±2.03)分、(45.33±1.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27±2.42)分和(48.0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干预组主观幸福度评分为(79.25±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6.75)分(P <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 < 0.05)。  结论  叙事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同时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主观幸福度。
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对新生儿PICC护理的效果观察
韩敏, 朱莉, 徐兵
2021, 19(9): 1604-16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22
275 2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总结更为安全有效的重症新生儿PICC护理管理相关措施。  方法  选取从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入住淮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并进行PICC置管的59例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置管的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2019年1—12月置管的3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比较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应用前后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23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426 d,其中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4例,感染率为9.30‰;观察组36例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带管总日数714 d,发生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仅1例,感染率为1.40‰,且2组PICC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2例(8.69%),渗血3例(13.04%),堵管1例(4.34%),无断管发生;观察组重症新生儿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1例(2.78%),无堵管、断管及渗血发生;且2组PICC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医护一体PDCA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护理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全科诊疗实践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Ⅰa型合并急性脑卒中1例及文献回顾
简丽, 蔡勇, 何阳杰, 程庆丰, 赵启全
2021, 19(9): 1608-161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23
220 7
摘要:
1型糖尿病合并Sweet综合征患者1例报告
马朝, 俞娉, 吴佳丽
2021, 19(9): 1612-16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124
184 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