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沈嬿 李光早 徐静

沈嬿, 李光早, 徐静.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5): 742-7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5.004
引用本文: 沈嬿, 李光早, 徐静.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5): 742-7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5.004
SHEN Yan, LI Guang-zao, XU Jing. Application of vermilion flap and functional reposition of orbicularis oris in reconstruction of unilateral cleft lip[J].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17, 15(5): 742-7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5.004
Citation: SHEN Yan, LI Guang-zao, XU Jing. Application of vermilion flap and functional reposition of orbicularis oris in reconstruction of unilateral cleft lip[J].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17, 15(5): 742-7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5.004

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05.004
基金项目: 

安徽省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1704a080216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光早,E-mail:gzbbah@163.com

  • 中图分类号: R782.21

Application of vermilion flap and functional reposition of orbicularis oris in reconstruction of unilateral cleft lip

  • 摘要: 目的 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孔基底重建及唇红瓣修复唇的方法进行整复。在上唇组织上用Millard法设计,改变"4""7"定点方法,灵活运用,有效地下降患唇的高度,达到上唇组织的解剖性复位。红唇处修复引用Noordhooff的"红线"概念,用唇红瓣相嵌,使唇红整齐,外形饱满;功能上利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重新构建鼻底及上唇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功能性恢复。 结果 7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54例患儿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线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凹陷。3例出现上唇疤痕增生,局部皮肤稍红、硬,略凸出皮肤表面,患侧唇高略短于健侧,在动态时出现患侧红唇的轻度凹陷。 结论 改进的Millard法可有效地降低患唇,合并使用唇红瓣和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使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整复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功能上均达到满意效果,并且设计简单、灵活,值得推广。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9
  • HTML全文浏览量:  58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1-0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0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