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为小儿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后肛管是否需要留置及留置的最佳时间,以降低水合氯醛镇静灌肠药液的排出率,提高小儿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的有效性。
方法 将2015年1-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内一科进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的30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水合氯醛灌肠法,即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随即拔除肛管,指导家长捏紧臀部3~5 min。观察组采用肛管留置灌肠法,即给予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闭合肛管头端塞子,用胶布固定肛管于臀部,指导家长捏紧臀部3~5 min,并将肛管留置15 min后拔除。观察2组患儿10%水合氯醛灌肠后灌肠液的排出情况及睡眠起效时间并记录。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
结果 观察组150例患儿中5例有药液排出,对照组150例患儿中有28例有药液排出,2组灌肠液排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8.012,
P<0.01);观察组150例患儿中有3例镇静失败,对照组150例患儿中有22例镇静失败,2组镇静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753,
P<0.01);2组10 min内睡眠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220,
P<0.01);20 min内睡眠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23,
P<0.05)。
结论 为小儿行10%水合氯醛镇静灌肠,灌肠结束后肛管留置15 min有助于降低水合氯醛镇静灌肠药液的排出率,提高患儿水合氯醛镇静灌肠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