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3卷  第8期

全科医学论坛
乡村定向全科医师工作现状及服务期满后留任意愿调查
任文, 傅劲超, 秦红莉, 任菁菁
2025, 23(8): 1267-12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2
19 0
摘要:
  目的   对定向全科医师工作现状及服务期满后留任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浙江省订单定向培养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借鉴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星于2024年8月对浙江省已工作4年的定向全科医生进行《乡村定向全科医师工作现状及服务期满后留任意愿调查》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5份。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05名全科医师,毕业后89.5%(94人)履约回到原单位工作,毕业后绝大部分在乡镇卫生院(47.6%,50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4%,34人)工作,其中从事全科的占62.9%(66人)。45.7%(48人)服务期满后愿意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16.2%(17人)不愿意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愿意留在原单位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距离家近(68.8%,33人)、压力较小(45.8%,22人)、专业认同(35.4%,17人);不愿意留在原单位工作原因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发展空间小(82.4%,14人)、收入低(76.5%,13人)和工作内容烦琐(58.8%,10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对全科医学的认可以及全科医师对职业前景的态度均为订单定向全科医师服务期满后是否愿意留任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定向全科医师服务期满后的留任意愿较低,职业发展难是影响服务期满留任意愿的首要原因。
专题/脑卒中康复
运动训练结合腕踝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杨洁, 朱咏梅, 牛阳, 张田宁, 汪龙
2025, 23(8): 1271-127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3
15 0
摘要:
  目的   对比常规运动训练与联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优方案,助力患者提升下肢运动能力、改善平衡功能。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脑卒中后偏瘫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腕踝针疗法;联合组给予运动训练结合腕踝针疗法。检测2组患者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纤维蛋白原(FIB)、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屈髋峰值、屈膝峰值、步频水平,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量表(FMA)、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PV、BV、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Ang-1、VEGF、屈髋峰值、屈膝峰值、步频水平、BBS、FMA、STREA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1.05%(27/38),χ2=6.570,P=0.010]。   结论   运动训练、腕踝针疗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运动学参数及血管活性情况,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饶真真, 李亚玲, 孙银霞, 袁杰, 詹艳, 李久虎, 陈蕾
2025, 23(8): 1275-12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4
20 0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254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其中2021年12月—2022年7月的178例作为建模组,2022年8—11月的76例作为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效果验证。   结果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60.24%(153/254),其中建模组与验证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61.80%(110/178)和56.58%(43/76)。年龄(OR=1.086,P<0.001)、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OR=1.756,P=0.001)、ALB水平(OR=0.842,P=0.012)均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模型为:Logit(P)=0.402+0.083×年龄+0.563×mRS评分-0.172×ALB水平。建模组和验证组模型AUC分别为0.844(95% CI:0.788~0.900)和0.831(95% CI:0.740~0.921)。   结论   年龄越大、mRS评分越高、ALB水平越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越大。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作为参考工具,便于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基于双重差分法模型分析调任通督针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邹宜桐, 程一升, 汪佩佩
2025, 23(8): 1280-128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5
9 0
摘要:
  目的   分析调任通督针联合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模型分析调任通督针联合高压氧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7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6例PSCI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57例)予以高压氧治疗,联合组(59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调任通督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脑血流灌注以及认知功能。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22%,55/59)高于常规组(80.70%,46/57,P<0.05);治疗2个月后,联合组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RP、IL-10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高于常规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后及随访结束后,联合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MoCA)均高于常规组(P<0.05);DID回归模型显示,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占预计上升1 134.2%(P<0.05)。   结论   将调任通督针联合高压氧用于PSCI患者治疗中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脑血流灌注,改善认知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全科医学论著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等血检指标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郑旭冬, 王芳, 倪想, 徐铭, 康冬梅
2025, 23(8): 1284-12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6
15 0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和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G-BMI)、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TG/HDL-C)以及谷草转氨酶(AST)与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AST/ALT)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在预测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4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5 371名体检者,在2020年2月—2024年1月进行随访,分别按照WHO与ADA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纳入研究人群,比较TyG、TyG-BMI、AIP等相关血检指标在糖尿病前期人群和非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差异。   结果   糖尿病前期患者TyG-BMI、TyG、AIP、TG/H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ST/ALT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识别糖尿病前期的AUC从大到小依次为TyG-BMI、TyG、AIP、TG/HDL-C和AST/ALT。TyG-BMI预测糖尿病前期的AUC分别为0.916(ADA标准)和0.933(WHO标准),是最佳的单一预测指标。   结论   TyG指数、TyG-BMI、AIP、AST/ALT、TG/HDL-C等指标对糖尿病前期均有预测价值,并且多项预测指标还可以更好地预测血管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等多种问题,可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建议。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心电图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杜姜, 汪美霞, 陶庄, 郝文杰, 王飞, 张宇, 杨苹苹
2025, 23(8): 1289-129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7
6 0
摘要:
  目的   比较肝豆状核变性(WD)合并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心脏功能的相关参数,探讨该类患者极早期心电图变异情况。   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7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计算Child-Pugh评分并根据其分级分为A、B、C三个亚组;选取同期医院体检者98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心电图参数,探讨Child-Pugh分级与WD患者心电图变异的相关性。   结果   (1)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84.69%)高于健康对照组(2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对照组心率为(68.11±3.95)次/min、QRS时限为(91.09±4.55)ms,观察组心率为(75.57±6.56)次/min、QRS时限为(102.23±7.98)ms,对照组均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A亚组相比,B亚组和C亚组心率加快,QRS时限、QT、QTc间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与心率(r=0.740,P<0.001)、QRS时限(r=0.495,P<0.001)、QT期间(r=0.442,P<0.001)、QTc间期(r=0.490,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P-R间期(r=-0.433,P<0.001)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肝硬化患者较常人更易出现非特异性心电图异常,且肝硬化严重程度与心电图变异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神经超声联合神经磁共振成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及机制研究
时鹏, 武心语, 怀玉水, 宋宏伟, 年娣
2025, 23(8): 1292-12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8
8 0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超声联合神经磁共振成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2025年2月被诊断为GBS的患者43例,另选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和急性运动轴突性神经病(AMAN)两个亚型组,采用神经超声测量颈神经根、肢体周围神经横断面积(CSA);神经磁共振成像测量颈神经根、腰骶神经根CSA;吉兰-巴雷综合征残疾评分量表(GDSS)评估GBS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分析CSA与神经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收集外周静脉血,ELISA试剂盒测定外周血中细胞焦亡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DP组和AMAN组神经根、肢体周围神经增粗,CSA升高,其中神经超声示3组C5、C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216,P < 0.001;H=12.452,P=0.002);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与AMAN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 AIDP组患者C4~C8、L3~S1的CSA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周围神经CSA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 < 0.05);GBS患者外周血焦亡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GBS患者神经根和周围神经CSA值升高和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焦亡途径激活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联合神经影像学和炎性因子检测有助于GBS的早期诊断,为GBS诊疗提供新思路。
淮南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韩姝, 戴荣, 谢伟楠, 王保家, 第加美
2025, 23(8): 1298-130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19
5 0
摘要:
  目的  对2021—2023年淮南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质控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淮南地区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质控指标达标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发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淮南地区18个血液透析单位进行M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淮南地区MHD患者PTH相关临床指标达标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TH达标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4 409例MHD患者,其中男性2 740例,女性1 669例,年龄为(58.23±12.71)岁,透析龄为60.00(36.00,97.00)个月。汇总全部研究对象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钙、血磷、ALP和PTH的达标率分别为63.1%、46.7%、75.3%和59.2%。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血磷达标率及PTH达标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10.917,P=0.012、0.004)。不同PTH达标情况MHD患者年龄、原发病、血磷达标率、ALP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淮南地区MHD患者各项指标达标情况仍需进一步改善,其中血磷及PTH达标率在2021—2023年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年龄、原发病、血磷、ALP均是影响PTH达标的相关因素。
KDB内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林蕾蕾, 董楠楠, 魏丽清, 潘伟华, 陈鼎
2025, 23(8): 1303-130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0
9 0
摘要:
  目的  探索双刀刃小梁网切除器(KDB)内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青光眼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KDB内路小梁切除术的28例患者,按照青光眼类型分为开角型青光眼(OAG)患者(OAG组,22例,23眼)和闭角型青光眼(ACG)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Phaco-GSL)术后患者(ACG组,6例,7眼)。比较2组的眼压、视力、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并发症、术后视野改变和房角黏连、成功率(完全、条件成功率,严格完全、条件成功率)。  结果  OAG组术后视力(0.28±0.05)优于ACG组(0.6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8,P < 0.05);OAG组较基线眼压下降≥20%的患眼百分比、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患眼百分比、未使用降眼压药物患眼百分比明显高于AC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总体青光眼组平均视野缺损(MD)和视野缺损指数(VFI)较基线明显降低(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DB内路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降压药使用种类,改善视野缺损。
数字化印模技术在机器人辅助种植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李平, 邹晓松, 张幸, 田瑞雪, 路晓淼
2025, 23(8): 1308-131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1
9 0
摘要:
  目的  在机械臂辅助单颗牙种植后,探讨数字化印模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适应性。  方法  选择2023年2月—2024年9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0例单颗牙缺失患者。在行种植手术3个月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数字化印模组(15例)和传统印模组(15例)。通过分析印模操作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及修复冠的临床适合性,评价2种印模技术的临床效果;此外,根据种植牙的位置,将患者进一步细分为前牙组、前磨牙组和磨牙组,比较不同修复区域2种印模技术的临床工作效率差异。  结果  相较于传统印模技术[23.15(18.93, 28.00)min],数字化印模技术更节省时间[19.72(13.00, 25.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000,P < 0.01)。在恶心/呕吐、舒适度和操作便利性方面,数字化印模技术获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P < 0.05)。83.33%(25/30)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数字化印模方法。尽管2种印模技术均能实现良好的冠邻接关系,但数字化印模组咬合调整时间[10.17(3.15, 16.72)min]显著短于传统印模组[18.07(9.17, 24.60)min,U=27.500,P < 0.01]。与前磨牙或磨牙相比,前牙的印模操作时间更长,咬合调整时间明显更短(P < 0.05)。  结论  针对机械臂辅助植入的单颗种植体,数字化印模技术能有效地完成缺牙间隙的修复工作。数字化印模技术在修复冠的咬合调整过程中耗时更短,特别是在前牙区。此外,患者对数字化印模技术的满意度亦高于传统方法。
全科多学科团队诊疗和长程管理在未分化疾病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赵丽花, 陈晓勇, 任菁菁, 孔艳华, 林紫薇, 梁艳, 赵家龙, 崔曼曼, 颜闪闪
2025, 23(8): 1312-131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2
8 0
摘要:
  目的  分析某市三甲医院常见未分化疾病住院患者特征、就诊原因、全科及其他专科住院未分化疾病(MUD)患者多学科会诊的诊疗差异及长程管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常见未分化疾病(以不明原因的水肿、发热、腹痛等)为主要就诊症状之一并申请多学科会诊的患者2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其中100例患者(无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精神障碍)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其中50例MUD患者出院后经三甲医院+社区全科医生团队长程管理(1年),另外50例MUD患者出院后未经社区长程管理。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34例MUD住院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为18~99(64.57±16.28)岁;与其他专科相比,全科经未分化疾病-多学科协作(MUD-MDT)诊疗后明确诊断率高、病情好转较多、住院时间少及住院总费用低。不同管理模式下未经社区长程管理MUD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低于经社区长程管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经社区长程管理MUD患者抑郁、焦虑评估得分均高于经社区长程管理患者(P < 0.05)。  结论  在诊治未分化疾病方面以全科为中心的MUD-MDT诊疗模式相较于专科更有优势、性价比更高;建立未分化疾病“全科-专科-社区”多学科团队诊疗及长程管理,在满足MUD患者的医疗需求、提升MU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率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超声引导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周凯, 刘星宇, 段金江, 李阳
2025, 23(8): 1316-13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3
7 0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超监控引导温盐水灌肠复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2月—2024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9例急性肠套叠患儿。所有病例均经超声确诊并接受彩超引导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治疗。记录患儿发病时间、脱水状态、套叠部位及类型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位后48 h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94例(92.82%)复位成功,15例(7.18%)于48 h内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间>24 h(OR=3.168,95% CI:1.570~6.393,P=0.001)、脱水状态(OR=5.324,95% CI:1.090~26.012,P=0.039)、原始套头位于脾曲及降结肠以远(OR=6.951,95% CI:1.519~31.813,P=0.012)及回回结型套叠(OR=3.848,95% CI:1.003~14.760,P=0.049)均是复位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腹胀(OR=2.305,95% CI:0.591~8.993,P=0.229)及血便(OR=2.331,95% CI:0.585~9.297,P=0.230)不是复位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结论  发病时间>24 h、脱水、套头位于脾曲及降结肠以远、回回结型套叠是彩超引导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包括缩短确诊至治疗时间窗、纠正脱水状态及优化复位手法,以降低复发风险。
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郭志琴, 杨宏杰, 袁琳娜, 陈祥义, 邬万新
2025, 23(8): 1320-132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4
8 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KRASNRASBRAFPIK3CA四种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嘉兴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2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ARMS-PCR法检测FFPE组织中4种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1) 本研究4种基因的总突变率为53.4%(280/524),其中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6.6%(244/524)、3.2%(17/524)、3.8%(20/524)和2.7%(14/524)。3.6%(19/524)的患者存在共突变。(2)KRAS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第2号外显子,突变率为43.1%(226/524),易发生于女性和黏液腺癌患者(P < 0.05)。(3)NRAS基因第2、3号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1.3%(7/524)和1.9%(10/524),多见于肿瘤长径 < 5 cm的患者(P < 0.05)。(4)BRAF基因突变在肿瘤长径≥5 cm、浸润型、低分化、伴黏液腺癌和脉管侵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中更常见(P < 0.05)。(5)伴黏液腺癌患者PIK3CA基因突变率高于未伴黏液腺癌患者[6.3%(5/79) vs. 2.0%(9/445),χ2=4.785,P=0.029]。  结论  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高且以第2号外显子突变为主,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率较低。4种基因突变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全科临床研究
赋能理念指导的量化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黄莉, 李敏, 黄觅, 张晨
2025, 23(8): 1324-132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5
6 0
摘要:
  目的  探讨赋能理念指导的量化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旨在为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进行全髋置换术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相关资料,按干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7例)行量化康复训练,研究组(6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赋能理念的康复训练指导。比较2组恐惧回避信念、自我效能、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体力活动、工作恐惧回避信念评分分别为(11.07±3.12)分、(20.88±4.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21±3.64)分、(31.84±5.39)分(F=787.801、931.311,P<0.001);应对、身体锻炼自我效能评分分别为(44.62±4.39)分、(42.83±3.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6.17±6.01)分、(35.11±3.81)分(F=701.077、974.633,P<0.001);髋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赋能理念指导的量化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全髋置换术后恐惧回避信念,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STEMI患者PCI术后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何明, 何超杰, 刘金涛, 胡艳艳, 朱泳金
2025, 23(8): 1328-133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6
7 0
摘要:
  目的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已被证实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紧密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TMAO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2年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成功接受PCI治疗的158例STEMI患者(STEMI组)。PCI术后2年随访期发生MACE者和未发生MACE者分别为MACE组、No-MACE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浆TMAO水平,采用logistic逐步分析法和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TMAO与STEMI组PCI术后2年MACE发生的关系。  结果  STEMI组血浆TMAO[4.81(4.12,7.48)μmol/Lvs. 2.25(1.48,2.60)μmol/L]高于对照组(Z=14.057,P<0.001)。MACE组、No-MACE组分别为48、102例,MACE组年龄、糖尿病史、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TMAO均高于No-MACE组(P<0.05)。糖尿病史和较高的年龄、sST2、TMAO是STEMI组PCI术后2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MAO的预测截断值为5.13 μmol/L,且曲线下面积(AUC)高于sST2(P<0.05)。  结论  STEMI患者血浆TMAO水平异常升高,且较高水平TMAO者有更高的MACE发生风险,血浆TMAO水平对PCI术后2年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慢病防治研究
ESM-1和PTX3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王小华, 王钧, 李莉, 高倩
2025, 23(8): 1333-13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7
6 0
摘要:
  目的  分析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正五聚蛋白3(PTX3)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方法  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1例DN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DN并发肺部感染组(36例)和DN组(45例),检测患者血清ESM-1、PTX3水平,绘制ROC曲线以评估ESM-1、PTX3对老年DN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  DN并发肺部感染组血清ESM-1水平为(5.64±1.24)ng/mL、PTX3水平为(203.57±44.86)ng/mL,均高于DN组的(3.91±1.11)ng/mL、(148.44±39.95)ng/mL(t=6.616、5.84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DM病程、高空腹血糖水平、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有COPD病史、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处于失代偿期及高ESM-1水平、高PTX3水平均是影响老年DN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SM-1、PTX3诊断老年DN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AUC分别为0.834、0.862,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29。  结论  老年DN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ESM-1、PTX3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诊断老年DN并发肺部感染。
不同肌肉减少症检查工具在老年共病患者营养评定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宁传荣, 李倩, 张燕, 方世同, 黄昌保, 汪镜静
2025, 23(8): 1337-13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8
9 0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肌肉减少症检查工具在老年共病患者营养评定中的诊断效能,为临床选择更为快捷且简便的营养评估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4年4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2例老年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诊断结果作为营养状态评定金标准,并将其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分别采用改良版肌肉减少症五条目(SARC-CalF)问卷、简易五项评分(SARC-F)问卷以及Ishii评分3种常用肌肉减少症筛查工具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调查,分析3种不同肌肉减少症检查工具对老年共病患者营养状态情况的诊断价值。  结果  通过MNA对242例老年共病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发现,其中营养不良者98例,营养正常者144例;以MNA问卷为诊断标准,SARC-CalF问卷、SARC-F问卷、Ishii评分对老年共病病人营养状态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3.5%、73.7%、77.0%,特异度分别为94.7%、89.1%、91.5%,准确度分别为89.7%、81.8%、84.7%。一致性检验显示,SARC-CalF问卷、SARC-F问卷、Ishii评分与金标准的Kappa值分别为0.789、0.632、0.690;其中SARC-CalF对老年共病患者营养评定的诊断效能稍高于其他两种肌肉减少症检查工具。  结论  SARC-CalF、SARC-F及Ishii评分三种常用的肌肉减少症检查工具对老年共病患者营养评定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SARC-CalF对老年共病患者营养评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更高。
妇幼卫生研究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转归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何世佳, 梁颖, 朱洪涛
2025, 23(8): 1340-134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29
6 1
摘要:
  目的  总结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其发生。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根据病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儿肺功能下降,动脉血气恶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1.292,95% CI: 1.068~1.516)、呼吸道反复感染(OR=3.904,95% CI: 3.414~4.394)、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18分(OR=4.702,95% CI: 4.024~5.380)、未通气治疗(OR=2.004,95% CI: 1.594~2.414)、持续肺动脉高压(OR=4.600,95% CI: 3.884~5.316)、营养不良(OR=5.212,95% CI: 4.548~5.876)、低氧血症(OR=5.557,95% CI: 4.715~6.399)、重复插管(OR=5.114,95% CI: 4.450~5.778)、高碳酸血症(OR=3.501,95% CI: 2.897~4.105)、免疫功能低下(OR=3.789,95% CI: 3.065~4.513)均为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并发呼吸衰竭,可损伤肺功能,临床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可使患儿预后得到改善。
妊娠糖尿病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蔡锋成, 徐萌艳, 刘蓓, 吴映瑛
2025, 23(8): 1343-13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0
6 0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为GDM孕妇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4年1—6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建档产检的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孕妇人口学信息;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RF-S)评估自我调节疲劳水平;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GDM孕妇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筛查GDM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  结果  GDM孕妇SRFS得分为(47.20±8.53)分,GSES得分为(23.60±4.15)分,CD-RISC得分为(59.70±11.66)分。GSES得分、CD-RISC得分与SRFS呈负相关关系(r=-0.509、-0.48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 β=-0.196)、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β=-0.214)、孕周(≥28周,β=0.259)、社会支持水平(中:β=-0.108;高:β=-0.287)、自我效能感(β=-0.135)、心理弹性(β=-0.116)均为GDM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GDM孕妇自我调节疲劳水平较高,应重视GDM孕妇自我调节疲劳的评估,并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提升其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以降低其自我调节疲劳。
基社卫生研究
罕见病管理中全科医师的认知与挑战现状分析
胡波琳, 宣金燕, 沈佳英, 黄振华, 孙俊生, 任菁菁
2025, 23(8): 1346-13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1
7 0
摘要:
  目的  调查全科医师对罕见病的认知及对罕见病管理的看法,识别其在罕见病管理中遇到的挑战,以期为提升全科医师的罕见病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后确定量表初步条目,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后形成最终问卷,以全科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填写问卷。使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分析。  结果  量表由3个维度25个条目组成,包括基本信息、认知现状、对罕见病管理的看法,Cronbach's α系数为0.895。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适配良好。共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成绩合格者占28.57%(124/434),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全科医师对罕见病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师管理罕见病患者的难点在于建立诊断、监测治疗和支持并管理并发症。做到“加强对罕见病患者的随访,监督患者遵医嘱服药; 全科医师主导组成罕见病管理小组,帮助患者提供连续性护理,帮助患者与专家沟通、协调复杂的管理及提供心理支持及专业的指导;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罕见病患者进行身体及心理的康复,及时转诊发生病情变化的罕见病患者”有助于罕见病患者的管理。  结论  目前全科医师对罕见病认识普遍不足,罕见病管理中的挑战主要是罕见病的诊断、治疗及支持并管理并发症。应该加强培训以提升全科医师管理罕见病的能力。
物联网呼吸康复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谢亚静, 陈乐, 王立亚, 张金佳, 赵稳稳, 叶丽云, 王荣英
2025, 23(8): 1350-13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2
9 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呼吸康复训练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实验室检查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某三甲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后、干预14 d后对2组患者的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平扫、肺功能、是否发生不良事件进行比较。  结果  干预7 d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6.00(3.00, 11.00)mg/L vs. 6.00(5.00, 15.00)mg/L]、降钙素原[0.03(0.02, 0.05)ng/mL vs. 0.03(0.02, 0.08)ng/m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6(1.96, 3.20)L vs. 2.23(1.03, 2.78)L]、最大吸气压[MIP,50(36, 71)cmH2O vs. 41(32, 64)cmH2O,1 cmH2O=0.098 kPa]、咳嗽程度评分[CET,7(7, 8)分vs. 10(9, 11)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14 d后试验组FEV1[2.83(2.15, 3.44)L vs. 2.59(1.84, 3.14)L]、用力呼气肺总量[FVC,4.10(3.28, 5.02)L vs. 3.17(2.38, 4.06)L]、MIP[64(52, 78)cmH2O vs. 60(46, 72)cmH2O]、最大呼气压[MEP,88(76, 117)cmH2O vs. 80(62, 108)cmH2O]均优于对照组(P < 0.05)。干预期间,2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呼吸康复训练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团体辅导情绪课程对低年级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干预效果
程波, 张文彩
2025, 23(8): 1356-13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3
5 1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编团体辅导情绪课程对7~9岁低年级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为提升儿童社会情绪能力、降低行为问题提供借鉴。  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23年4—6月就读于北京市某校外教育机构的低年级小学生65名作为研究对象,按报名课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每周1次课程,每次90 min,共11次。干预前后对2组学生的情绪智力进行测评,使用小学生情绪智力量表进行学生自评,使用儿童社会能力与行为评价量表进行家长他评。最终,干预组25名、对照组35名学生纳入研究,干预组24名、对照组34名家长纳入研究。  结果  对于学生自评,干预组自我情绪管理干预后为(14.44±3.90)分,高于干预前的(12.24±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0, P=0.024);干预组自我激励干预后为(19.60±5.12)分,高于干预前的(17.72±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 P=0.014)。对于家长他评,协方差分析显示,控制干预前水平,干预后愤怒攻击干预组为(25.92±5.76)分,对照组为(21.00±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64,P=0.004)。  结论  团体辅导情绪课程对提升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激励,降低愤怒攻击水平更为有效。
基于IMB模型的线上线下同伴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孤独感的影响
罗萍, 凌迎春, 金明敏, 颜蓉
2025, 23(8): 1360-136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4
7 0
摘要:
  目的  鉴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普遍存在孤独感的现状,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线上线下结合式同伴教育干预在改善该群体孤独感方面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6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1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IMB模型的线上线下同伴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孤独感、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UCLA孤独量表(ULS)得分为(8.18±2.71)分,低于对照组[(12.85±3.68)分,P<0.05];观察组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量表(ADKS)得分为(18.54±3.14)分,高于对照组[(15.72±3.02)分,P<0.05];观察组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得分为(11.75±2.58)分,高于对照组[(9.83±2.46)分,P<0.05]。  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线上线下同伴教育能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孤独感,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MDT模式健康教育联合院外延续性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石芯茹, 王芳, 马晓蕾
2025, 23(8): 1364-136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5
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健康教育联合院外延续性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57例,常规健康教育)和MDT组(57例,MDT模式健康教育),2组出院后随访6个月,期间均行院外延续性干预。比较2组并发症、住院情况、心理状况、健康行为、健康知识评分、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遵医行为。  结果  MD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3%,6/57)低于常规组[24.56%(14/57),χ2=9.860,P=0.002];MDT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组(P < 0.05)。随访6个月后,MDT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常规组;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S-Ⅱ)和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P < 0.05)。随访6个月,2组患肢肩关节活动正常者占比高于常规组(P < 0.05)。随访期间,MDT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  MDT模式健康教育联合院外延续性干预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资本及病耻感的影响
姚国利, 陈琳霞, 马灵亚
2025, 23(8): 1369-13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6
6 0
摘要:
  目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缓解期仍面临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的挑战,传统的康复方法在提升心理资本和降低病耻感方面效果有限。本研究构建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模式,分析其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资本及病耻感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提供新的干预手段。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97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应用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资本及病耻感水平。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得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总分为(118.96±12.35)分,高于对照组[(102.73±15.42)分,F=11.153,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总分为(45.67±5.75)分,低于对照组[(53.97±8.02)分,F=8.376,P<0.001]。  结论  人类职能模式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同时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希望感、韧性及乐观性等积极心理资本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诊断技术研究
左心耳口部直径预测 WATCHMAN 封堵器植入后残余分流的价值
王钊, 王彬浩, 储慧民, 张盛敏
2025, 23(8): 1373-137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7
5 0
摘要:
  目的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有效预防措施,封堵器周边残余分流(PDL)是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探讨左心耳口部直径预测WATCHMAN封堵器植入后残余分流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住院接受经皮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植入且术后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随访的29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并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所示的PDL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PDL<3 mm组(253例)和PDL≥3 mm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左心耳口部直径大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口部直径是否为PDL≥3 m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左心耳口部直径大小对于判断是否存在PDL≥3 mm的价值。  结果  PDL≥3 mm组患者的左心耳口部直径最大值高于PDL<3 mm组患者[(24.4±3.3)mm vs. (22.3±3.7)mm,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口部直径最大值是PDL≥3 mm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92,95% CI:1.060~1.340,P=0.003)。ROC曲线的AUC为0.675(95% CI:0.590~0.761,P<0.001);当左心耳口部直径最大值≥23 mm时,患者可能存在PDL≥3 mm(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56.1%)。  结论  在接受WATCHMAN封堵器植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口部直径大对预测严重PDL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丽水市碳青霉烯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龚智明, 黄飞武, 赵赟安, 陈娇丽, 赵芯米, 徐建芬, 黄建胜
2025, 23(8): 1377-138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8
4 0
摘要:
  目的  分析碳青霉烯耐药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RCF)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抗感染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收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共17株CRCF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MIC值,通过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blaNDM-1blaIMP-1blaVIM-1blaOXA-48)及遗传背景;利用接合转化实验分析质粒转移性和质粒类型;采用MLST法确定分型,结合Pubmed数据库菌株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  17株CRCF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0%(17/17),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均为76.5%(13/17),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82.4%(14/1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4.7%(11/1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94.1%(16/17),对LVX的耐药率为58.8%(10/17),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47.1%(8/17),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11.8%(2/17),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仅为5.9%(1/17)。11株菌携带blaNDM-1,5株携带blaKPC-2, 1株携带blaIMP-4。54.5%(6/11)的blaNDM-1位于IncX3质粒;blaKPC-2均位于IncFⅡ质粒。菌株分属于14种ST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散发。  结论  丽水市CRCF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主要携带blaNDM-1blaKPC-2,呈现散发流行。
医学综述
从脾胃经络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焦虑抑郁的古今研究
冯培培, 余伟, 何敏, 沈醉
2025, 23(8): 1382-138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39
10 0
摘要:
近年来,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针灸科遇到的焦虑抑郁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针灸临床治疗焦虑抑郁多从十二经脉的心经(心包经)和肝经入手,侧重于宁心安神和疏肝解郁。但是,针灸科接诊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往往不是初诊,其焦虑抑郁症状均已持续较长时间,鉴于“多思伤脾”和“久病伤脾”的原则,焦虑抑郁的针灸临床治疗需要更加重视脾胃经络(腧穴)的干预和调控。然而,目前从脾胃经络(腧穴)角度论治焦虑抑郁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中医对焦虑抑郁的认识由来已久,虽没有直接使用“焦虑”“抑郁”,但其症状的描述散见于“癫狂”“郁证”等疾病中。本文首先基于中医经典古籍的记载,从脾胃经络(腧穴)与焦虑抑郁直接相关、脾胃经络通过气血与焦虑抑郁相关、脾胃经络通过心/肝与焦虑抑郁相关等几个方面,挖掘和梳理总结了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的脾胃经络(腧穴)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并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聚焦肠道微生物-迷走神经-脑轴,解析了脾胃经络(腧穴)与焦虑抑郁相关联的可能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本文旨在为丰富和完善针灸防治焦虑抑郁的临床应用提供诊疗思路和启发,以期为未来精神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针灸诊疗方案。
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策略进展
丁懿晖, 徐浩宇, 马路, 折占飞
2025, 23(8): 1387-139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0
9 0
摘要:
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系统常见病,更是一种复发性疾病,可因胆道梗阻引起剧烈腹痛,甚至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治疗标准是当发现结石时,应取净结石,但随着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处理方式也不断更新迭代,究其目的而论,最终结果均为胆总管取净结石,然而每一种方式不仅所使用设备不同,而且进入胆总管的入口、路径也有差异。本文从经皮经肝入路的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扩张顺行排石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PTPBD)、经胆总管入路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经胆囊管入路的经胆囊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TCBDE)、经T管窦道入路的窦道取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入路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对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作详细综述。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基于Anybody仿真技术探讨坐位调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黎杰, 孙武权, 陈金田, 郑叁, 李江珊, 付阳阳
2025, 23(8): 1391-13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1
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坐位调膝法对单侧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下肢关节力和肌肉力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评估其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就诊的20例符合单侧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干预方案为坐位调膝法,每周2次,疗程为5周。通过Vicon Nexus系统采集步态数据,使用AnyBody软件对下肢关节力和肌肉力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干预后总有效20例(100%)。患者干预后VAS疼痛评分[3.00(2.00, 3.00)分]和骨关节炎指数评分[(34.10±14.14)分]均低于干预前[5.00(3.00, 6.25)分、(42.80±17.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干预后相对关节力峰值在患膝垂直轴、额状轴、与健膝垂直轴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干预后相对肌肉力峰值在患膝股外侧肌上缘、股直肌、胫前肌、半腱肌、阔筋膜张肌与健膝股外侧肌上缘、股直肌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坐位调膝法能够减轻KOA患者膝关节疼痛,提高日常活动功能,并有效改善了KOA患者的关节力平衡,协调下肢肌肉发力。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甘肃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订单定向生满意度调查
李玉荣, 杨晓, 杨虽刚, 高晨, 魏子惠
2025, 23(8): 1395-13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2
6 0
摘要:
  目的  调查并分析甘肃省全科住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2020—2021级全科订单定向生进行调查。发放试卷279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23份。通过SPSS 25.0统计学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全科订单定向生对住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准检验分析满意度调查结果。  结果  基地的教学设备、临床及基层实践基地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带教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中,全科订单定向生要求开展多形式的临床教学(68.60%,153/223)、提高待遇及生活保障(74.43%,166/223)等方面占比高。在住培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一致认为多方面综合能力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临床工作经验(83.41%,186/223)、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76.23%,170/223)等,但在学习积极性的自我评价中有81.61%(182/223)的人认为需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住培生建议增加临床科室轮转和门诊教学实践(59.19%,132/223),增加心电图及影像诊断(61.43%,137/223),提高待遇及绩效分配(60.54%,135/223)。  结论  甘肃省全科住培工作满意度总体为较高水平。本研究在全科住培轮转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多样性上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并认为加强思想建设及职业认同感,在提升住培的质量内涵中非常必要。
强化内隐胜任力教学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效果
王烁珊, 杨贤盛, 颜梅, 丁婵, 符岳
2025, 23(8): 1399-140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3
4 0
摘要:
  目的  目前国内外关于强化内隐胜任力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甚少,本文旨在探索强化内隐胜任力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2022、2023、2024级正在接受国家规范化培训的3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个年级的30名医生分成对照组(15人)和研究组(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运用强化内隐胜任力教学模式,经过为期5个月(2024年7—11月)培训后对全科医师内隐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估。  结果  重复测量数据主体内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测量时间点2组全科医师内隐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第3个月、第5个月2组全科医师的内隐胜任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60±3.18)分vs. (51.87±2.50)分;(61.07±3.35)分vs. (56.17±5.83)分,P<0.05];培训第3个月、第5个月2组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6.70±1.99)分vs. (44.95±1.86)分;(48.52±2.17)分vs. (46.04±2.33)分,均P<0.05], 并且研究组的估算边际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对照组均更为陡峭。  结论  强化内隐胜任力较常规教学模式带教的全科医师内隐胜任力及岗位胜任力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医学综合研究
氨甲环酸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阿卜杜吾普尔·海比尔, 谷雯竹, 库提鲁克·守克尔,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阿力木江·阿不都肉苏力, 罗雪峰
2025, 23(8): 1404-141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4
4 0
摘要: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对氨甲环酸(TXA)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研究其在减少手术出血并促进患者恢复方面的作用。  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氨甲环酸用于PLIF围手术期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22项研究(共2 577例患者,其中氨甲环酸组1 300例,对照组1 277例)。采用Endnote X9整理文献,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等。  结果  TXA应用于PLIF能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输血率,还能减少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缩短住院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结论  TXA在PLIF围手术期中应用能减少相关失血量、输血率,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指标变化,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以在临床推广。
上尿路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及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赵盈盈, 李爽, 张鑫, 高学军, 李涛
2025, 23(8): 1411-141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5
10 0
摘要:
  目的  分析上尿路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术后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92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感染、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分析术后感染、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结果  292例上尿路梗阻患者术后感染31例(10.62%);MCMQ中面对、回避、屈服得分为(24.12±3.41)分、(21.46±3.18)分、(15.63±2.99)分;SF-36中健康感觉维度得分为(72.78±7.07)分,躯体健康维度得分为(72.80±7.95)分,心理功能维度得分为(73.71±7.84)分,物质生活态度维度得分为(74.73±7.18)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为(76.11±7.17)分;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感染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r=-0.447,P=0.003),MCMQ的面对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回避和屈服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r=0.351、-0.301、-0.374,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术后感染可直接影响上尿路梗阻患者生活质量,也可通过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其他疾病史、合并感染及应对方式均是影响上尿路梗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P<0.05)。  结论  上尿路梗阻患者的术后感染及应对方式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应重点干预患者的术后感染和不良应对方式,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项目制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创新实践
厉欣怡, 陈烨, 彭红, 吴佳玙
2025, 23(8): 1415-141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6
9 0
摘要:
提升患者体验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医院公益性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个性化、品质化医疗服务趋势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公立医院要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国内诸多医疗机构陆续进行了患者体验管理的实践探索,上海市胸科医院在借鉴当前国内外患者体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项目制模式创新探索了“3+3+3”患者体验运营管理模式,即“患者体验管理委员会、患者体验部、工作小组”三级组织架构,“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社会力量”三方协同运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三阶段工作流程,同时推出“114”改善患者体验基础工程,即“搭建一个体验交流平台、建立一套体验评价工具、组建四支服务队伍”。通过项目引领、专常结合、缺陷管理,医院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从2021年的96.72%上升到2023年的98.82%,住院患者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9.9%左右,医院患者体验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推动了医疗服务升级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也为其他医疗机构患者体验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山东省农村订单公费医学生报考动机对履约意愿的影响
丁莉莉, 赵菲, 谢瑞瑞, 吴炳义
2025, 23(8): 1420-142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7
5 0
摘要:
  目的  探讨山东省公费医学生的报考动机对其履约意愿的影响,为提升公费医学生的履约意愿和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山东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2019—2022级的2 058名公费医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公费医学生的报考动机对履约意愿的影响。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以家长意见、政府安排工作、免费就读政策为报考动机的公费医学生履约意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政策是否认同、生源地与定向地是否匹配的公费医学生履约意愿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安排工作(P=0.021)和免费就读政策(P=0.001)这2个报考动机均为公费医学生履约意愿的影响因素;政策认同是公费医学生履约意愿的影响因素(P < 0.001);家长意见与政策认同交互项对履约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25)。  结论  公费医学生的报考动机、政策认同情况及生源地与定向地匹配情况均对履约意愿有重要影响。
全科护理研究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病耻感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江琳, 谢文丽, 赵静, 王静, 梁雨, 陈霞
2025, 23(8): 1425-142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8
8 0
摘要:
  目的  构建乳腺癌患者量化评估策略,探讨基于该策略的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  方法  选取2024年1—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24年1—3月入院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2024年4—6月入院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量化评估策略干预,共干预4周。于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2组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  结果  最终60例患者完成了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后,对照组的病耻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耻感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28.93±4.93)分vs. (21.60±5.82)分, F=5.167, P < 0.001]。  结论  量化评估策略干预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病耻感水平,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专职化层级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的术前应用
许雪琴, 徐艳荣, 杨永杰
2025, 23(8): 1430-143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49
9 0
摘要:
  目的  从急救效果、急救时间、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探讨专职化层级护理方案在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专职化层级护理方案。比较2组急救效果、急救时间、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急救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系统Ⅱ(APACHE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 χ2=4.493,P=0.034]。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检查时间、会诊等候时间、病房交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2组GCS评分均高于急救前,APACHEⅡ、NIHSS评分均低于急救前,组间比较,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专职化层级护理方案应用于sTBI患者术前,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苏醒,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护理质量。
隐私保护高认知水平手术室护士的患者隐私保护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应小叶, 俞英, 毛呈璟, 林雅琴, 高小民, 任盈
2025, 23(8): 1435-14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50
9 0
摘要:
  目的  探讨隐私保护高认知水平手术室护士的患者隐私保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士的临床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使用方便抽样法于2024年4—5月选取近1年内参加过患者隐私保护培训的306名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本资料调查表、患者隐私保护量表、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和伦理敏感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聚类分析对护士的患者隐私保护行为进行分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患者隐私保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患者隐私保护行为得分为(108.53±15.67)分。以104分为界,将手术室护士分为行为高水平组207人(67.6%)和行为中等水平组99人(3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曾发生过与患者隐私相关医疗纠纷/护患不和、伦理敏感性、同理心、手术室工作负荷的承受程度和手术室隐私保护相关配套设施均是高认知水平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管理者应正视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隐私保护认知与行为间的差距,并可通过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伦理敏感性和同理心,定期评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负荷程度,确保隐私保护设施的完善性和适用性等方式积极促进患者隐私保护行为。
预见性循证护理在高龄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吴敏, 谢婧怡, 励雯雯, 李兰兰, 董洲, 程惠敏
2025, 23(8): 1440-144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51
8 0
摘要:
  目的  研究预见性循证护理模式在高龄腰椎手术(TLIF)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2月—2024年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行TLIF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40例,采用预见性循证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IAP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IAPI严重程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部功能[Oswestry功能量表(ODI)]。  结果  (1) 术后72 h,2组患者IAPI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API发生率、损伤个数、损伤面积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术后72 h,观察组患者IAPI为Ⅲ~Ⅳ级的占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术后30 min、3 d及1周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干预后,2组患者O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疼痛,(3.31±0.59)分vs. (3.67±0.52)分;个人综合功能,(8.14±2.26)分vs. (10.05±2.03)分;单项功能,(9.28±1.84)分vs. (10.53±1.72)分,均P < 0.05]。  结论  预见性循证护理模式用于TLIF高龄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预防IAPI的发生,缩小IAPI损伤面积,减轻IAPI严重程度及疼痛程度,改善腰背部功能。
全科诊疗实践
多病共存下痛风全科诊疗1例
张峥璐, 乌依罕
2025, 23(8): 1445-144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152
9 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痛风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与多系统疾病紧密相连,这对全科医生的接诊、综合治疗及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详述了1例多病共存痛风患者的诊疗全程,介绍其病史后,运用全人问诊和莫塔安全诊断策略展开流程式诊断,综合考量制定个性化方案。药物治疗中谨慎选药并权衡相互作用,非药物治疗涵盖饮食、运动、心理与社区随访等维度。此过程尽显全科医疗在痛风综合管理中的优势与价值,为痛风临床治疗及全科医生处理多病共存病例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提升基层痛风及共病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