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3卷  第5期

全科医学论坛
基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科医疗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田甜, 张飞, 张璇, 王佳贺
2025, 23(5): 721-72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88
19 3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以ChatGPT为代表的对话生成模型,通过高效信息处理与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为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本研究旨在系统分析ChatGPT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潜力,探讨其与全科医生工作流程的整合策略及实施挑战,并评估其对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hatGPT在医学知识更新、临床决策支持及患者健康管理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开发个性化医疗信息推送系统和智能化患者信息处理平台,可有效缓解全科医生的工作负荷。ChatGPT的上下文学习(ICL)能力可精准匹配医生需求;病历自动摘要功能则显著提升诊疗效率;针对远程医疗需求增长,可构建基于ChatGPT的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整合过程中需遵循人机协同、数据安全与系统可持续性原则,明确AI的辅助定位。未来研究应聚焦算法优化、隐私保护机制及跨学科协作模式,以推动AI技术在全科医疗中的深度整合与精准应用。
指南与共识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2025, 23(5): 726-73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89
22 1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内分泌科、妇科等重点专科临床专家共同编写。本指南以病证结合诊疗为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共识会议法形成推荐意见,内容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综合治疗、病证结合康复等。本指南的制订旨在为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规范诊疗提供参考,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证结合诊治水平。
专题/高血压共病研究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朱先尚, 毛华博, 程虎, 王建成, 徐银娟
2025, 23(5): 737-74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0
14 2
摘要: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期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23年4月—2024年3月在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慢性病管理的1 859例≥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按7∶3的比例拆分为训练集(1 301例)和验证集(558例),通过LASSO回归对变量降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使用验证集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绘制校正曲线并进行H-L检验评估模型一致性,通过决策分析评估模型有效性。  结果  在1 859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546人(29.37%)患有糖尿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慢性病家族史、乏力、胸闷和嗜糖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认知功能较好和日常锻炼则为保护性因素。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的AUC为0.873(95% CI:0.850~0.873),校正曲线斜率接近1,且H-L拟合优度检验χ2=6.511,P=0.260,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提示模型能够产生净获益。  结论  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基于社区可测量的6个临床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时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文涛, 高文娟, 刘新颖, 王玥, 吴浩
2025, 23(5): 742-74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1
8 1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人群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指导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管理。  方法  2023年1月—2024年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2 591份,基于随机森林模型与LASSO回归法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结果  社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7.42%(2 265人)。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显示,当lambda(λ)值为0.003 9时误差最小,对应的影响因素数目为8个,重要性排序为TG/H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BMI、空腹血糖、年龄、糖尿病患病年限、收缩压、学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OR=0.980, 95% CI:0.969~0.990)、TG/HDL-C(OR=1.083, 95% CI:1.022~1.147)、BMI(24~28组OR=1.469, 95% CI:1.140~1.893, >28组OR=2.340, 95% CI:1.561~3.509)、年龄>75岁组OR=1.844, 95% CI:1.125~3.021)、收缩压(OR=1.053, 95% CI:1.031~1.076)均为糖尿病患者共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TG/HDL-C指数越高、eGFR越低、年龄越大、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风险越高。在该类人群的管理过程中,应定期监测TG/HDL-C指数、评估肾功能,根据患者的年龄及体重制定个性化的控糖、减重方案及健康教育计划,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减少远期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关口前移。
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上海市家庭医生在管高血压患者共病模式研究
李丽平, 赵蕴珊, 田娟娟, 彭洪, 林森林, 贾英男, 傅华, 王飞, 叶景虹
2025, 23(5): 746-74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2
6 0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家庭医生在管高血压患者多病情况和共病模式,为高血压患者精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系统,选取上海市虹口区2016年10月—2023年12月的99 531例家庭医生在管高血压患者诊疗数据,通过Apriori算法和聚类分析,探索多病共存情况和共病模式,并使用Web图可视化慢性病间的非随机关联。  结果  上海市家庭医生在管高血压患者共病的比例为93.93%(92 201例),女性高于男性、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P<0.001)。高血压共病数量集中在2~6种,占总数的76.00%(74 602例);关联挖掘得到12条强关联规则,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肾脏疾病、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关节炎或风湿病处于主要地位。其主要的多重共病模式共有51 710人,该模式病发生比例较高的前3位为心脏病50 185人(97.05%), 关节炎或风湿病36 250人(70.10%)和慢性肺部疾病31 590人(61.09%)。  结论  本研究提示对社区纳管高血压群体加强整合型慢性病管理指导的重要性,为高血压社区管理考核指标的改善、共病组合治疗和合并症健康管理提供了参考。
全科医学论著
基于血清外泌体蛋白组学筛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徐西林, 王刚, 康伯源, 刘博, 张铮, 姜益常
2025, 23(5): 750-75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3
8 0
摘要: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揭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进展中的分子机制及塌陷相关潜在标志物。  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收集早期组(11例,ARCOⅠ期)和塌陷组(9例,ARCO Ⅲc~Ⅳ期)患者的外周血,并分离纯化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仪和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的表征进行鉴定;使用液相质谱分析技术(LC-MS/MS)检测血清外泌体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联合SVM-RFE算法和LASSO回归模型筛选NONFH塌陷相关标志物。最后,对塌陷蛋白与免疫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 塌陷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1.52±0.36)mmol/L,相较于早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13±0.3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 P=0.019),而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甘油三酯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A1、C4A和RPS8的AUC分别为0.66、0.89和0.84,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为潜在的NONFH塌陷蛋白。(3)相关性分析提示C4A、SAA1、RPS8可能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参与NONFH的发病过程。  结论  C4A、SAA1、RPS8可作为NONFH塌陷发生的预测指标,并且可能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参与NONFH的进展, 为未来NONFH的早期干预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抑郁与血25羟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李慧, 孟德芳, 魏华, 刘英
2025, 23(5): 756-75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4
8 0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与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相关性,为临床早发现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23年1—6月就诊pSS患者58例及健康对照24例,检测血清25(OH)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收集临床指标,抑郁及焦虑分别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SS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pSS无情绪障碍者血清25(OH)D水平为62.67(35.82, 83.00)ng/mL,合并情绪障碍者为23.03(15.33, 60.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0,P=0.003),其中合并抑郁者较无情绪障碍者显著降低[19.23(13.18, 27.54)ng/mL,Z=-3.844,P < 0.001]。pSS合并抑郁者VDR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pSS患者25(OH)D水平与欧洲抗风湿联盟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73,P<0.01),与总球蛋白、IgG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25(OH)D缺乏患者抑郁及间质性肺病发生率明显增高(P < 0.05),且25(OH)D越低、总球蛋白越高、IgG越高,合并抑郁概率升高;25(OH)D(OR=0.958)和IgG(OR=1.268)水平是抑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25(OH)D缺乏患者焦虑发生率无显著增加。  结论  pSS患者抑郁与25(OH)D缺乏密切相关,25(OH)D缺乏有助于预测pSS患者抑郁的发生。
补肾壮骨方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外基质稳态的影响
张辽, 傅科上, 邓颖萍, 金甬, 吴权, 史燕红
2025, 23(5): 760-76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5
9 1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壮骨方对大鼠软骨细胞外基质稳态失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36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壮骨方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HE染色和番红O染色检测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软骨退化相关蛋白(蛋白质印迹法)和mRNA(RT-PCR法)表达。  结果  模型组软骨表层明显纤维化,软骨细胞减少,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且高剂量组软骨病理学变化最显著。与模型组[(12.49±1.34)分]相比,低、中、高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改良Mankin ' s评分[分别为(10.17±1.19)分、(7.50±0.89)分、(3.99±0.45)分、(6.51±0.73)分]下降,软骨组织中IL-1β、Wnt5α、β-catenin、GSK-3β、MMP-13、ADAMTS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Axin、Collagen Ⅱ、Aggrecan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补肾壮骨方能抑制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发挥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安徽滁州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群, 沈君, 史万青, 林宁, 侯仕强
2025, 23(5): 765-76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6
8 0
摘要:
  目的  分析安徽滁州地区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地区HP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23年1—12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碳14呼气试验的体检人群(2 2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HP阳性组(806例)和HP阴性组(1 396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2组人群的临床参数和生活习惯等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常住区域、教育程度、餐前洗手、便后洗手、外出就餐、点外卖、饮食规律、作息规律和运动频率等。  结果  体检人群的HP总感染率为36.60%(806/2 202),其中青年、中年和老年人群感染率分别为34.85%(176/505)、36.76%(497/1 352)和38.55%(133/345)。HP阳性组的年龄为(49.39±11.42)岁,高于HP阴性组[(48.56±11.93)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3,P=0.109)。不同性别群体的HP感染率分别为37.67%(男性)和35.65%(女性)。男性中HP阳性组的年龄高于HP阴性组的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中HP阳性组的年龄高于HP阴性组的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餐前洗手(χ2=4.592,P=0.032)、外出就餐(χ2=7.949,P=0.005)、点外卖(χ2=6.826,P=0.009)、饮食规律(χ2=5.774,P=0.016)均为影响HP感染的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出就餐(P=0.043)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安徽滁州地区体检人群HP感染率为36.60%,外出就餐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HP感染率。
新疆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水平的耦合协调研究
路阳, 热沙来提·阿不都克力木, 乔心雨, 张岩军, 韩斯宇, 刘钰鹏, 张艳敏
2025, 23(5): 768-77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7
6 0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疆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及空间关联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两系统间协调发展。  方法  构建新疆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水平2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相对发展状况以及空间集聚特征展开分析。  结果  两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总体较低,超半数(8个)地州处于中度失调状态,仅首府乌鲁木齐处于初级协调水平且同步发展,绝大多数(13个)地州呈不同程度的失调发展,其中10个地州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水平;两子系统呈现明显空间负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弱,区域联动效应不明显。  结论  新疆中医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且地区间差异较小,面临的提升空间巨大。应以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工程为契机,坚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促进中医药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民族医学特色,通过组建中医医联体和中医医疗集团等措施,加强区域协同推进新疆中医药事业发展。
ERCP/EST联合LC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陈正民, 刘子祥
2025, 23(5): 773-7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8
9 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病区2022年2月—2024年6月经治的3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历资料,患者先行全凭静脉麻醉或插管全麻下完成ERCP胆管取石,序贯完成LC。  结果  全组有31例顺利完成ERCP/EST联合LC同期手术,另外3例因不同原因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因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致插管失败1例,即刻改行LCBDE,完成取石后留置胆管内塑料支架,一期胆管缝合。ERCP术中碎石、取石困难1例,留置鼻胆引流管后,即刻改行LCBDE,取石后行胆管一期缝合。ERCP困难插管1例,即刻改行LCBDE,术中见胆汁浑浊,伴有脓性絮状物,胆管壁水肿明显,予以留置T管。术后有9例患者出现高淀粉酶血症,无穿孔、胆管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  结论  运用ERCP/EST联合LC同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膜透析基线血清中IL-6表达水平与3年内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党珊, 马文静, 陈惠霞, 尚瑞华, 王树龙
2025, 23(5): 776-77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3999
7 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清中IL-6水平以及IL-6是否可作为预测患者3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并发症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  方法  纳入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确诊的17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组)和60例同期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腹膜透析组随访36个月并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非心脑血管并发症组(106例)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组(64例)。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分析IL-6表达水平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中位时间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L-6在腹膜透析组中表达升高(P < 0.001)。与非心脑血管并发症组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TG、TC、LDL-c和IL-6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组中均显著升高(P < 0.05)。超敏C反应蛋白、LDL-c和IL-6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腹膜透析患者基线血清中IL-6表达水平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AUC为0.923,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5%和95.87%。IL-6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88,95% CI:1.082~2.293,P < 0.001)。  结论  IL-6可作为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项生物学标志物。
全科临床研究
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刘林, 谢志滨, 王蒙
2025, 23(5): 780-78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0
6 1
摘要:
  目的  观察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多柔比星(A)、长春地辛(V)、达卡巴嗪(D)方案(BV-AVD)一线治疗晚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例一线应用BV-AVD方案的晚期cHL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原发部位、分期、国际预后评分(IPS)、免疫组化],随访并判定疗效及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为(44.7±13.3)岁;6例病理类型为结节硬化型,4例混合细胞型;8例以表浅淋巴结肿大起病,其他还包括1例腹痛、1例胸骨后疼痛;7例分期Ⅳ期;5例IPS评分≥4分,5例起病时有B症状;免疫组化中5例EBER阳性,3例CD163阳性;2个周期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100%,完全缓解率(CR)为80%;6个周期后9例可评价患者ORR和CR率均为89%,中位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未达到。CD163阳性患者的OS及PFS均短于CD163阴性患者(P=0.007和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疲劳(8例)、恶心(8例)、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6例)和周围神经病变(6例)等,仅2例发生最高3级的不良反应。  结论  晚期cHL患者一线应用BV-AVD方案短期随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继发吸入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卢素娟, 林敏, 宋利, 陈菲菲, 陈秀芳
2025, 23(5): 785-78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1
10 0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继发吸入性肺炎(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预防PSD患者AP的发生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P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老年PSD患者是否继发AP分为AP组和Non-AP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研究PSD继发A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82例PSD患者发生AP 31例,发生率为37.80%,纳入AP组,未发生AP的51例患者纳入Non-AP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组和Non-AP组年龄、吸烟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管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是PSD患者继发A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PSD患者发生AP的AUC为0.845(95% CI:0.659~0.953),以0.39为模型cut-off,其诊断PSD患者继发A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68.42%。  结论  高龄、高NIHSS评分、高洼田饮水试验级别为PSD患者继发AP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PSD患者继发A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慢病防治研究
希望水平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衰弱现状间的中介作用
金盈盈, 谷禾, 程琼瑶, 金领微
2025, 23(5): 789-79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2
6 0
摘要:
  目的  目前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希望水平、家庭关怀度、衰弱现状之间的具体关系尚缺乏报道,本研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减轻或延缓患者的衰弱状况。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8例MHD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MHD患者希望水平在家庭关怀度与衰弱现状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  蒂尔堡衰弱指标量表(TFI)评分与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HHI评分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年龄、跌倒史、合并基础疾病种类、APGAR评分、HHI评分进入回归方程,以上影响因素可解释MHD患者TFI评分的64.9%。家庭关怀度可负向预测衰弱现状,正向预测希望水平。增加中介变量希望水平后,家庭关怀度、希望水平对衰弱现状仍有预测作用(P<0.05)。希望水平在MHD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衰弱现状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30.90%。  结论  MHD患者衰弱现状处于较高水平,家庭关怀度可直接影响患者衰弱现状,也可通过希望水平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衰弱现状,提示应重视患者的家庭参与,以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减轻或延缓患者衰弱状况。
济川煎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功能损伤(阳虚便秘型)的疗效研究
金宇兰, 王姣, 韩一骄, 龚月仙, 张烨
2025, 23(5): 794-79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3
6 0
摘要:
  目的  探讨济川煎加味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阳虚便秘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入住东阳市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0例AECOPD合并AGI(阳虚便秘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西医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济川煎加味汤),各40例;比较组间AGI综合疗效、胃肠道指标等。  结果  研究组AGI综合疗效[87.50%(35/4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0%(24/40),P < 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腹内压、胃残留量低于常规组,肠鸣音高于常规组(P < 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便秘腹胀、畏寒肢冷和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常规组(P < 0.05)。研究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4/40)vs.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济川煎加味治疗AECOPD合并AGI(阳虚便秘型)患者,有助于提高AGI综合疗效,可改善胃肠道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缓解便秘腹胀、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妇幼卫生研究
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塑形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及TSP1、FOXP3水平对塑形性支气管炎的预测分析
赵惠, 潘余乐, 古丽巴哈·买买提, 刘玉
2025, 23(5): 798-80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4
6 0
摘要:
  目的  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过程中,会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B)这种严重的并发症。探究其发病机制,分析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FOXP3)水平对塑形性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4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一科收治的32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纤维支气管镜下是否可见塑形性支气管炎,将其分为PB组(120例)和非PB组(20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塑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ELISA检测TSP1、FOXP3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TSP1、FOXP3对塑形性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8 d、存在呼吸急促、存在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8.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8.10%、淋巴细胞比例<30%、CRP≥40 mg/L、乳酸脱氢酶(LDH)≥450 U/L均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塑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与非PB组TSP1[(54.68±9.00)ng/mL]、FOXP3(3.08±0.51)表达比较,PB组TSP1[(66.71±12.17)ng/mL]、FOXP3(3.92±0.69)表达升高(P <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与TSP1、FOXP3单项诊断对比,联合诊断AUC值显著高于单项(P < 0.05)。  结论  发热持续时间、呼吸急促、胸腔积液、WBC、PLT、淋巴细胞比例、CRP、LDH等均为导致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塑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风险因素,TSP1、FOXP3对预测塑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有较高的价值。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儿童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起效机制研究
何丽丹, 王红, 蔡振荡, 陈福将
2025, 23(5): 802-80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5
11 0
摘要:
  目的  为提高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水平,分别从对于肠道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面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机制。  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4年1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包括2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研究组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评价消化性溃疡疗效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PG)、胃泌素(GAS)、细胞因子含量,分析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状态,统计Hp转阴及治疗后6个月消化性溃疡复发情况,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3.75%, 75/80)高于对照组(81.25%,6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血清PGⅠ、PGⅡ和GAS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研究组血清Th17、Treg、Th17/Treg、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研究组治疗后Hp转阴率(88.75%, 71/80)高于对照组(73.75%, 59/80),而治疗后6个月消化性溃疡复发率(8.75%, 7/80)低于对照组(22.50%, 1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儿童Hp阳性PU,可降低胃蛋白酶、胃泌素分泌水平,提高肠道免疫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增强PU临床疗效水平,促进Hp转阴,预防PU复发。
基社卫生研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京郊山区医养结合服务现状及对策探析
陈静静, 王海利, 裴若童, 杨凯文, 彭迎春
2025, 23(5): 806-80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6
8 0
摘要:
  目的  了解京郊山区医养结合服务现状,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服务和老年居民及其照护者服务需求2个层面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方法  对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5个乡镇133名已经签约家庭医生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养老方式和就医情况及其养老、就医服务需求;同时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情况。  结果  接受调查的133名老年居民中,128名(96.2%)选择居家、社区养老,102名(76.7%)主要和配偶互相照护;75.2%(100/133)的老年居民出现健康问题后直接前往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就诊,12.0%(16/133)的老年居民首先电话咨询家庭医生,根据家医指导后就医。在服务需求方面,有43位(32.3%)提出了上门医疗服务需求,41位(30.8%)提出了经济支持需求。在服务提供方面,位于前三位的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门诊服务和上门健康评估。  结论  居家养老是京郊山区老年人主要的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是其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目前供需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建议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家庭医生在社区居家养老中服务整合及资源协调的作用,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和mRNAs水平与愉快体验的相关性分析
张金娜, 王鹭, 冯彩琴
2025, 23(5): 810-81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7
6 1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微小核糖核苷酸-21(miRNA-21)及微小核糖核苷酸-181b(miRNA-181b)水平与愉快体验的相关性,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4年6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期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7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PS)评分以及血清BDNF、miRNA-21、miRNA-181b水平,评估病例组TEPS评分与上述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病例组期待性愉快体验评分(TEPS-A)为(35.65±5.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35±4.49)分];病例组消费性愉快体验评分(TEPS-C)为29.00(25.00,33.0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34.00,38.50)分]。病例组血清BDNF、miRNA-181b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miRNA-21为7.95(7.46,8.43),显著高于对照组[0.73(0.52,0.8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EPS-A评分与血清BDNF(rs=0.782)、miRNA-181b(rs=0.64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miRNA-21(rs=-0.755)呈负相关关系;TEPS-C评分与血清BDNF(rs=0.789)、miRNA-181b(rs=0.715)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miRNA-21(rs=-0.671)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mRNAs水平与愉快体验相关,可量化预估愉快体验缺失程度。
回授法联合微信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医疗依从性的影响
卿雪莲, 陈小玉, 廖娟, 张家佳, 李远
2025, 23(5): 814-81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8
6 0
摘要:
  目的  自我效能感和医疗依从性与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探讨回授法联合微信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其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招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2023年8—9月收治的90例T2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联合微信全程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1、3、6个月空腹血糖水平、自我效能与医疗依从性。  结果  干预后,重复测量数据显示,2组空腹血糖水平、慢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MCD-6)、慢病医疗依从性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6.82±1.13)mmol/L vs. (8.02±1.68)mmol/L]、SEMCD-6各项评分及总分[(48.40±4.16)分vs. (40.67±6.00)分]和慢病医疗依从性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134.0(129.0, 139.0)分vs. 118.0(110.5, 126.0)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回授法联合微信全程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医疗依从性。
围绝经期人群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双膦酸盐治疗依从性和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
张爱慕, 刘三微, 施展宏, 周帆
2025, 23(5): 819-82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09
6 0
摘要: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人群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双膦酸盐治疗依从性和骨密度(BMD)变化的相关性,为早期干预该类人群焦虑和抑郁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温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期间诊治的248例围绝经期女性,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态,根据结果将其分为焦虑抑郁发生组(SAS评分≥50分和SDS评分≥53分)和未发生组。分析比较2组一般资料、双膦酸盐治疗依从性以及BM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状态的因素;同时将焦虑抑郁发生组按照SAS、SDS评分分为轻、中、重度,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双膦酸盐治疗依从性及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  结果  完成调查的245例围绝经期女性中有71例发生焦虑抑郁,发生率为28.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无配偶、高围绝经期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均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慢性病、用药依从性高、高BMD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焦虑抑郁的独立保护因素。围绝经期女性焦虑评分与双膦酸盐治疗依从性、BMD变化均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  围绝经期人群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双膦酸盐治疗依从性和BMD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诊断技术研究
NOC2L联合SLFN11检测在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何建新, 张洪彬, 楼韵燕
2025, 23(5): 823-82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0
7 0
摘要:
  目的  NOC2L和SLFN11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NOC2L联合SLFN11检测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检测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诊治的95例肝癌患者(HCC组)及51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NOC2L、SLFN11表达水平,并分析与预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  HCC组肿瘤组织NOC2L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1.26±0.25 vs.0.72±0.11、0.69±0.13,F=264.577,P < 0.001),SLFN11低于癌旁组织和对照组(0.78±0.12 vs.0.96±0.17、0.98±0.15,F=46.396,P < 0.001)。HCC组NOC2L表达与病理分级、原发肿瘤T分期、转移淋巴结数、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均rs>0,P < 0.05),SLFN11表达与上述项目均呈负相关关系(均rs < 0,P < 0.05)。SLFN11联合NOC2L检测预测肝癌预后不良的效能高于NOC2L、SLFN11单独预测(P < 0.05)。NOC2L≥1.26、SLFN11≤0.78为肝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NOC2L≥1.26、SLFN11≤0.78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NOC2L<1.26或SLFN11>0.78的患者(log-rank χ2=14.618,P < 0.001)。  结论  肝癌NOC2L和SLFN11表达可为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证据,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预测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DeVita超声评分联合SWE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腮腺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焦兰兰, 李阳, 王兵, 王信, 隋洋, 孟飞逸
2025, 23(5): 827-83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1
6 0
摘要:
  目的  探讨DeVita超声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腮腺损害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抗SSA和抗SSB抗体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pSS患者64例作为pSS组,另选择同期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观察腮腺形态学特征,并进行超声评分,SWE模式下获取腮腺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分别评估腮腺超声评分、Emean单独及两者联合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腮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者与血清学指标抗SSA和抗SSB抗体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pSS组与对照组超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组腮腺和对照组腮腺E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评分、SWE及两者联合评估腮腺损害的AUC分别为0.728、0.884和0.904,联合预测的AUC优于超声评分和SWE单独预测。抗SSA/SSB抗体表达与超声评分及SWE均相关(P<0.05)。  结论  超声评分联合SWE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腮腺损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医学综述
多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周珊, 李娜, 马力
2025, 23(5): 831-83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2
8 0
摘要: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多病共存现象越来越普遍。多病共存患者的健康管理是全球卫生保健服务的重要挑战。相较于健康、患单一慢性病的人群,多病共存患者依赖更多的医疗资源,在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同时, 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压力和经济负担,加重治疗负担。治疗负担是指患者因为医疗保健需承担的工作及其带来的影响。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治疗负担,了解治疗负担,识别并确定最有可能承受高治疗负担的人群,设计满足他们需求的医疗保健服务非常重要。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治疗负担已有相关评估工具并得到推广应用,准确、有效评估治疗负担的工具有利于患者知晓自身健康状况及相应的挑战,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积极的医学干预对减轻患者治疗负担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本文就多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相关的评估工具进行总结,介绍了治疗负担的概念,治疗负担问卷、多病共存感知量表、日常用药负担问卷、医疗保健任务困难量表、患者关于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体验量表、药物负担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慢性病共存治疗负担问卷、老年慢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量表等主要评估工具的内容、信效度、优缺点,以期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模式, 因地制宜创新适宜本土文化的多病共存患者治疗负担的评估工具, 为医务人员选择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降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何雪纯, 文智颖, 郑颖颖
2025, 23(5): 836-83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3
8 0
摘要:
心血管疾病(CVD)仍在全球人群中有着严重的负担,具有高发病率、病死率等特点。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式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但残余心血管风险发生率仍未得到改善,寻找新的CVD风险干预靶点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脂蛋白代谢紊乱是继血压升高的第二大归因危险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主要血脂干预目标,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不同类型药物对LDL-C进行调控。但研究仍提示,即使LDL-C已达到临床指南所推荐的目标值,进一步随访发现CVD仍有进展,残余心血管风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仍未有明显改善。脂蛋白a[Lp(a)]与LDL-C结构相似,但较后者有着更强致炎、致粥样硬化特性,使其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血脂类型之一。目前Lp(a)已明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但多数以LDL-C为干预靶点的降脂药物对Lp(a)作用影响不明确,而针对Lp(a)的新药临床试验尚在开展中。研究对于Lp(a)的有效治疗仍不清晰,因此本文就目前临床及研究中可用的主要降脂治疗对Lp(a)的影响进行综述,并进一步讨论有关新兴疗法。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杨柳, 周诗婕, 高文仓
2025, 23(5): 840-843.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4
8 0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寿命和健康的元凶之一。肿瘤广泛转移引起的多器官衰竭、继发感染、大出血以及免疫系统的抑制导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居第2位。现阶段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以传统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为主,辅以新型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存在着治疗不彻底、易转移和复发、不良反应多等缺点。寄生虫类疾病同样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严重破坏性且十分普遍的传染性,每年造成数百万人发病和死亡,其中以蛔虫、弓形虫和蠕虫感染较为多见。据报道,全球约70%的人口曾感染蛔虫;约30%~50%的人口曾感染弓形虫;约16%的人口曾感染蠕虫。寄生虫进入人体后进一步感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甚至神经系统,严重时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对寄生虫相关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证实寄生虫感染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寄生虫可以通过直接感染和间接诱导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对抗寄生虫药物的抗肿瘤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抗寄生虫药物有望实现“再利用”,作为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抗寄生虫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恶性肿瘤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铜死亡与铜代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弓雪妍, 刘洋, 苏雅珍, 张莉芸
2025, 23(5): 844-84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5
9 0
摘要: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AIDs)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和细胞而引发的疾病。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全球约5%的人群,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然而,迄今为止,AIDs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且现有治疗手段疗效有限。最近的研究表明,AIDs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铜死亡作为一种新表征的细胞死亡形式,与线粒体呼吸密切相关,提示铜死亡可能在AID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铜的生物学作用始终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铜代谢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铜代谢的失衡与炎症的进展和免疫反应有关。本文从铜死亡及铜代谢在AIDs中的生理作用、干预机制及生信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系统评述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AIDs,及其他疾病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中的机制与作用,系统梳理铜死亡与铜代谢在AIDs中的研究进展,为AID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预防/保健  中医/康复
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叶雅仙, 徐霖, 陈希, 宋子瑜
2025, 23(5): 848-85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6
10 1
摘要:
  目的  对比针刺法结合中药熏洗与传统西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法结合中药熏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面部神经功能[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营养神经指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简表(SF-36)]。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 P<0.05)。治疗6个疗程末,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FDI社会功能评分、NGF、IgA、IgG、IgM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疗程末,观察组FDI躯体功能评分、GDNF、SF-36生理限制维度评分、SF-36活力维度评分、SF-36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疗程末观察组患者H-B分级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症状、FDI评分、面部神经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自拟补肾养肝汤加减联合定坤丹用于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研究
何菊, 沈丹
2025, 23(5): 853-857.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7
8 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肾养肝汤加减联合定坤丹对卵巢早衰患者性激素、糖脂代谢水平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方法  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案将2022年6月—2024年3月于绍兴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7例卵巢早衰患者分为西医组(48例)和中医组(49例),西医组给予西医激素治疗,中医组给予口服定坤丹联合自拟补肾养肝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性激素、糖脂代谢水平变化、生活质量等。  结果  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91.84%(45/49) vs. 75.00%(36/48), χ2=4.990,P=0.025];中医组的HbA1c[(4.84±0.80)% vs.(5.18±0.73)%,P < 0.05]等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均低于西医组;中医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值(1.93±0.65 vs. 3.00±0.91)低于西医组(P<0.001);中医组的生活质量得分在治疗4周[(69.22±7.21)分vs. (64.29±8.02)分]、8周[(80.29±8.63)分vs.(70.63±6.34)分]、12周[(86.39±4.15)分vs. (72.33±4.38)分]后均高于西医组(P<0.05)。  结论  自拟补肾养肝汤加减联合定坤丹在改善卵巢早衰患者性激素、糖脂代谢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存在明显、持续性的益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人工智能在本科《疼痛学》翻转教学中的应用
刘洋, 唐三辉, 邱俊, 张六一, 廖倩, 方懿
2025, 23(5): 858-861.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8
6 0
摘要:
  目的  将人工智能联合翻转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疼痛学》临床教学中,探索该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并分析其实践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南华大学全日制2021级(43名)和2022级(42名)全科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级为对照组(采取翻转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022级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进行教学),比较2组学生课前课后对《疼痛学》内容的学习得分情况,分析2组学生对教学的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评价及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统计2组学生对师生沟通形式和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结果  课后观察组对《疼痛学》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疼痛疾病诊断能力和学习兴趣分别为(96.7±3.3)分、(96.5±2.1)分、(96.3±3.2)分,均高于课前观察组的(85.7±1.2)分、(86.5±4.1)分、(82.2±6.8)分及课后对照组的(93.6±2.8)分、(93.8±6.2)分、(92.7±4.7)分(P<0.05),观察组学生对师生沟通形式和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教学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得分为(96.3±2.4)分、(95.5±1.7)分、(96.9±1.5)分、(93.5±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5.5±14.7)分、(76.6±13.9)分、(82.1±10.2)分、(82.8±6.1)分(P<0.05)。  结论  以翻转教学为基础,融入人工智能,可显著提高《疼痛学》临床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值得在《疼痛学》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C形臂引导下椎间孔镜穿刺体表定位技术的教学体会
赵家贵, 张荣宜, 胡军, 陆姚
2025, 23(5): 862-866.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19
5 0
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教学中应用C形臂X线透视下的经皮椎间孔镜的体表定位技术,评估该技术在脊柱外科及疼痛科椎间孔镜手术教学中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初学者如何快速掌握定位穿刺技巧的实践经验。  方法  选择2024年11—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所用技术不同分为YESS技术组、THESS技术组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每组12例。通过C形臂X线透视对穿刺点进行定位,采用不同技术进行体表定位与穿刺,并评估每组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及学员的教学满意度。  结果  使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的穿刺时间[(8.6±2.0)min]和透视次数[(6.0±1.9)次]均明显低于YESS技术组[(12.6±2.6)min和(9.6±2.1)次]和THESS技术组[(13.1±5.1)min和(10.7±2.6)次,P<0.05]。此外,学员对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的教学满意度评分[(93.8±4.3)分]显著高于YESS技术组[(71.1±11.0)分]和THESS技术组[(63.3±7.1)分,F=47.590, P<0.001]。  结论  C形臂X线透视引导下的经皮椎间孔镜定位穿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明显减少穿刺时间。通过简化的穿刺定位方法,初学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技术,显著减少了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同时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满意度。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并促进该技术在脊柱外科及疼痛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满意度调查及Gibbs反思循环模式视角下的住培实施效果及优化研究
徐玥, 诸宏伟, 陈静, 刘婷婷, 王伟, 郏振功, 张玉玲, 陈辉
2025, 23(5): 867-87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0
7 0
摘要:
  目的  对比基于Gibbs反思循环模式的规范化教学与传统实训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4年8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规培的30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人)与观察组(15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含理论授课、科室轮转实践及定期考核;观察组基于Gibbs反思循环模式,理论教学增设小组讨论与反思环节,临床实践要求学员自我反思,带教老师引导深入分析。比较2组住培学员教学满意度和年度考核成绩。  结果  观察组学员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年度考核成绩方面,观察组理论知识[(93.68±2.33)分vs. (83.85±2.24)分]、临床技能[(92.69±2.44)分vs. (81.36±2.21)分]、病例分析[(91.63±2.16)分vs. (80.41±2.02)分]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  基于Gibbs反思循环模式的规范化教学在住院医师规培中优势显著,可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素质,建议推广并结合医院实际完善培训内容与考核标准,以适应新医改需求,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
医学综合研究
非药物干预对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影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李香儒, 刘红霞, 赵颖, 林可可, 张淑萍, 林晓鸿
2025, 23(5): 871-87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1
7 0
摘要:
  目的  评估不同非药物干预方式对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护理实践提供非药物干预的循证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非药物干预方式对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使用RStudio和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6项研究,共包括11种干预措施,共1 262例肾移植受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归因训练(SMD=-3.64, 95% CI:-4.34~-2.93)、五音疗法结合穴位按摩(SMD=-3.53, 95% CI:-4.31~-2.75)、优质护理(SMD=-1.95, 95% CI:-2.84~-1.06)、正念认知疗法(SMD=-1.68, 95% CI:-2.35~-1.01)、认知行为疗法(SMD=-1.52, 95% CI:-2.04~-0.99)对肾移植受者的睡眠质量有较好的改善效果。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显示,归因训练是改善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的最佳非药物干预方式。  结论  非药物干预可以改善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建议临床优先选择归因训练等措施改善肾移植受者睡眠质量,同时也可以综合各干预措施特点,构建个性化、综合化的干预方案。
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在STE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陈文娟, 丁亚娣, 王雅丹, 谢松娟, 唐欧杉
2025, 23(5): 876-880.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2
6 0
摘要: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STEMI患者抢救效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0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18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92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8月—2023年10月收治的90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率[发病-到达本院大门(S2D)时间、发病-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首份心电图(FMC2ECG)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2B)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认可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效率各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3%(84/90),高于对照组的82.6%(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81/84),高于对照组[86.8%(66/76), χ2=4.912,P=0.027];观察组医护人员对管理模式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能缩短STEMI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全科护理研究
ICU脓毒症护理成本构成影响因素及RBRVS、TDABC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马英芝, 李玲, 刘海凤, 侯铭, 肖江琴, 郭峻氚, 李洁
2025, 23(5): 881-885.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3
8 1
摘要:
  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脓毒症相关的护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护理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为有效降低护理的总开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究ICU脓毒症护理成本构成影响因素及成本相对值法(RBRVS)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调取2023年1—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室21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资料明确护理服务项目内容、记录操作频次,使用RBRVS和TDABC对脓毒症相关的护理成本进行核算。计算脓毒症护理服务项目总成本构成比,对比总成本与实际收费差异,计算回收比例。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护理成本的主要因素。  结果  护理成本构成中人力成本占73.10%,材料成本占13.29%,间接成本占13.61%。结果得出脓毒症单病种护理服务项目平均总成本为72 861.174元,实际收费为21 181元,回收比例为29.07%。不同年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方式、是否合并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护理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方式、合并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成本意识均是护理成本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脓毒症护理服务项目成本受患者年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方式、合并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成本意识等因素影响。使用RBRVS和TDABC法能有效简化相关成本的核算,并反映出实际收费远远低于核算结果。定价机构需参照成本核算来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人力、材料成本分配及间接成本的管控。
基于ERAS-MDT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腹壁切口疝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赖丽雅, 范栩妃, 陈吉彩, 吴大洲
2025, 23(5): 886-889.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4
9 1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对腹壁切口疝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旨在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快速康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治疗的11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基于ERAS-MDT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住院费用、疼痛评分、焦虑情况、睡眠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6.99±1.11)h,首次进食时间为(9.31±1.02)h,下床活动时间为(9.45±1.24)h,住院时间为(6.77±1.01)d,均短于对照组的(9.23±1.37)h、(11.45±1.34)h、(12.56±2.09)h及(8.45±1.47)d(P<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量表(SA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腹壁切口疝腹腔镜手术患者基于ERAS-MDT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虑和睡眠质量,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元应对理论联合IMB模型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孙慧, 吴坚, 丁红英
2025, 23(5): 890-894.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5
4 1
摘要:
  目的  结合二元应对理论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构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9月—2024年6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二元应对理论联合IMB模型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高于对照组,且N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提高,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为(120.43±13.46)分,高于对照组[(101.35±15.92)分,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明尼芬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总分为(50.73±6.37)分,低于对照组[(56.82±8.74)分,F=8.137, P<0.001]。  结论  二元应对理论联合IMB模型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FMEA理论协同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周敏捷, 凌乐洁, 李玉洁, 骆国钢
2025, 23(5): 895-898.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6
6 1
摘要:
  目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生率和罹患率不断上升,早期予以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而术后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促进骨折功能恢复及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措施,为进一步优化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管理措施,本研究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协同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将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FMEA理论的协同护理为观察组。比较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Harris评分系统(HHS)评价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压疮、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HS评分系统中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χ2=4.507,P=0.034)。  结论  FMEA理论协同护理的实施可促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全科诊疗实践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陈阳, 魏军安, 冯友繁, 伏媛, 陈巧琳, 张启科, 魏小芳
2025, 23(5): 899-902. do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4027
5 0
摘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例应用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持续缓解状态下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例患者为67岁男性,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DS Ⅲ期,ISS Ⅱ期,R-ISS Ⅰ期),先后经VRD诱导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获完全缓解,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在持续完全缓解状态下,患者于诊断后的4年4个月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组),给予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患者第一疗程后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态学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ease, MRD)阴性,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相同治疗共3个疗程后,骨髓细胞形态急性髓系白血病持续缓解,但异常浆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患者放弃治疗。